日本特留份制度的修改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特留份制度 + 扣减权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3年03期
【摘要】:日本民法规定了特留份制度,但2008年制定的旨在保护中小企业经营的法律中规定了有关特留份的民法特例,试图减缓特留份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妨害。具有调整继承人之间和继承人与非继承人之间公平分配遗产功能的特留份制度,在日本实务中得到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在我国继承法修改中应确立特留份制度,可以建立必继份和特留份并行的二元体制,由必继份保障继承人中需要抚养之人,由特留份保障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权。违反特留份和必继份的遗嘱当然无效。
[Abstract]:Japan's civil law provides for the retention system, but in 2008, the law aimed at protecting the oper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tipulated the special case of the civil law on the special share retention, in an attempt to alleviate the hindrance of the special share system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ith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the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inheritance between heirs and heirs and between heirs and non-heirs, the system of reten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in Japanese practi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the revision of China's inheritance law, the system of special reten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a dual system of mandatory share and special shar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heirs who need to be raised and the inheritance rights of the legal first order heirs should be guaranteed by the latter. It is of course null and void that a will which violates the retention and the required portion is invalid.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资助
【分类号】:D931.3;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莉;;我国《继承法》应增设特留份制度[J];法学;2012年08期
2 唐觉;;《法国民法典》继承特留份机制简介[J];中国司法;2010年01期
3 陈苇;罗芳;;特留份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对我国特留份制度的构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申建平;;继承法上配偶法定居住权立法研究[J];求是学刊;2012年04期
5 杨立新;杨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姜海顺;;必留份制度与特留份制度的比较研究——以中韩法律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夏吟兰;;特留份制度之伦理价值分析[J];现代法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姝;浅析我国继承法之遗嘱自由[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侯国跃;;论继承法上的赠与冲算制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郭凤仙;;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定继承人顺序的重新思考[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4 李金招;;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研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稿)第80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岳业鹏;;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倩;;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侵权责任承担[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余延满,冉克平;继承回复请求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陈瑜;;浅论继承期待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9 秦琴,徐秉晖,袁文全;论遗产债务的清偿[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龚享福;涂恩;;论两岸动产质权取得制度之差异[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唐莎莎;王君莉;;法学视角下的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2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4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雅萍;期待权导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齐恩平;业主权的释义与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纪镇南;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申卫星;期待权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许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论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黄睿;论权利外观主义[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有林;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海勇;论代物清偿[D];苏州大学;2010年
6 郑建军;论公益信托的遗嘱设立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廖玲英;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程钢;短信遗嘱的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涂志辉;我国现行继承法与民间分家析产习惯的冲突与解决[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宣颖;论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之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丹;;论我国继承特留份制度之构建——以台湾地区立法为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2 何丽新;谢美山;熊良敏;刘新宇;;民法典草案继承法编修改建议稿[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王蜀黔;;俄罗斯民法典中的特留份制度——兼对中国继承法修订的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4 余涛,张知璜;论在我国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3年02期
5 陈苇;罗芳;;特留份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对我国特留份制度的构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宇娣;;构建我国的特留份制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7 张华贵;关于设立“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构想[J];现代法学;2004年04期
8 史浩明;我国应建立特留份制度[J];政法论丛;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法律制度的变化[J];日本问题研究;1995年04期
2 张建德;;中日两国法治进程比较——以日本为鉴,促进我国法治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3 刘小勇;;论营业转让人的竞业禁止义务——以日本法为中心展开[J];太平洋学报;2009年10期
4 冯斌;;日本民事诉讼改革与美国法[J];经营管理者;2009年24期
5 辛祥;;继母的遗产我能否继承[J];新农村;2010年04期
6 华夏;日本法制的近代化与日本法的西洋化[J];比较法研究;1990年03期
7 植村荣治;欧美对日本法律制度的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1998年02期
8 俞江;;继承领域内冲突格局的形成——近代中国的分家习惯与继承法移植(英文)[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6年02期
9 桑保军;;日本法社会学思潮及对我国法学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王景龙;春兰;孙艳;;再婚的女人还能回来要房子吗?[J];祝你幸福(知心);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燕侠;;日本的南宋女性财产继承权论争[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2 腊达娜;;论老挝苗族习惯法[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恒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N];法制日报;2007年
2 记者张焕利;日本法院驳回中国原告赔偿要求 我律师团将继续追究日政府责任[N];人民日报;2003年
3 史先振;输血感染肝炎,政府与企业都要赔[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超;日本法科学院将提质减量[N];法制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林世钰;日本法官应按宪法和良心判决[N];检察日报;2002年
6 卢小楠;访问日本法务省[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何勤华;百年回望日本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刘家梁;投保人死亡 继承人无权解除保险合同[N];法制日报;2006年
9 李富成;如何入土方为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何德功;细菌战诉讼,,中国受害者二审败诉[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薇;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1830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3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