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与执政党的现代化转型
本文选题:法治 + 社会管理 ; 参考:《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03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进行了集中阐述,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提高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法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确立有着历史经验的总结、政党现代化的转型以及国际综合实力的竞争等多层面的原因,对执政党的现代化转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各级党员干部而言,法治思维的养成需要以合法性思维作为思想准绳,以权利本位为理论基石,以平等的价值观为精神主导,以正当程序思维为制度保障,不断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Abstract]: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cused on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and put forwar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report, "to improve the Party's ability to deepen reform by applying the thinking of ruling by law and the way of ruling by law, t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to maintain stabi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inking of the rule of law has the summary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compet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etc.,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For 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t all level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hinking of rule by law needs to take the legitimate thinking as the ideological criterion, the right standard a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the equal values as the spiritual guidance, and the due process thinking as the system guarantee.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ower supervis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2 莫于川;;以现代法治理念建设法治政府[J];人民论坛;2011年29期
3 陈金钊;;逻辑对法治原则性命题的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杨海坤;;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的法治路径[J];政治与法律;2011年11期
5 李雅云;;善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周琴;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概念解析及其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聂小明;;论法律思维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王亚军;宋佳;;论徽商的“好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龙开祥;;“严打”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石茂生;吴礼宁;;论法治建设中的信仰危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梁正瀚;;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陈富国;;伦理视野下的法学教育探析[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廖柏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薄晓波;冯嘉;;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法律化——兼谈法律思维的作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曹文娟;我国农民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丽梅;我国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的具体设计[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仲俊;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平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庆果;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钊;;逻辑固法:对法律逻辑作用的感悟[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2 陈晓红;;群体性纠纷的审理现状及应对方法[J];法律适用;2010年08期
3 侯健;;群体性表达事件的法律治理[J];法商研究;2010年03期
4 尹旦萍;;农村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社会动员策略——以“石首事件”后期的成功处置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章志远;高中红;;团体诉讼: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的一种路径[J];法治研究;2010年10期
6 张文显;;和谐精神的导入与中国法治的转型——从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7 单飞跃;高景芳;;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闫纪建;;社会学视阈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9 梁思慧;;李君如:执政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J];同舟共进;2011年08期
10 于建嵘;;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防治[J];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峰;巴尔;;论法律思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2 孙光宁;;法学教育视野内的法律方法——法律思维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3 ;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论纲[J];上海人大月刊;2000年06期
4 白岱恩;论法律思维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理论学刊;2005年06期
5 李敏华;;法律思维的构筑在内在知识体系上的要求——以法学教育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6 李敏华;张铁薇;;法律思维认识的矫正——以法学教育为视角[J];学术交流;2008年08期
7 刘颖;;以法律思维为核心塑造公民意识[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8 李辉;范春莹;;和谐社会下的法律思维[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9 周文迪;熊侃;;“民意”下法律思维的坚守[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10 王钦超;;法律思维的概念综述[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涛;;德国法治的几点认识和感想[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金凯;;董必武法学思想与创新社会管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印大双;;论现代法治理念语境下的警察法律思维[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周安平;;女性思维与法律思维[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亚辉;;简论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来梵;林伟;;在法律思维中超越三段论[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静焕;;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法律逻辑学教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金钊;;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从霍姆斯到亚狄瑟[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智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西南政法大学 郑晓均;创新社会管理与法律建设[N];光明日报;2011年
3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有;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省政协常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有;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上)[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李克杰;用法治思维看待大学生“扶”老太被判赔[N];检察日报;2010年
6 ;社会管理创新不能脱离法治语境[N];中国企业报;2011年
7 盛大林;法律与道德之间不需要“垫片”[N];检察日报;2010年
8 林劲标;徐tD和她的“均衡对价”法治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本报评论员;法治是创新社会管理之基[N];法制日报;2011年
10 夏敏;游走于法律思维之外[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利春;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3 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继;试论西周法律的中和特征[D];苏州大学;2005年
3 刘洋;社会管理创新的法理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永强;通过法律的社会管理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沈瑜;法律如何被理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陈新宇;清代的法律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吴晓燕;日本循环型社会管理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潘圆圆;通向确定化之路——判决推理之大小前提的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林占涛;论法律的一致性[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张林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1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6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