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模式与实现路径
本文选题:立法 + 有序参与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6期
【摘要】:在转型中国,公众有序参与立法需要处理好民主立法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求建立立法机关理性引导和公众自觉、自愿、自律参与相结合的有序协作模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理性决策方式和民主治理形式,有助于将这一模式内化到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中。在立法实践中,应当通过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立法听证制度,建立以协商为导向的立法民意测验制度,从公众参与的层面完善立法后评估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权,将公民教育、民生立法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等具体路径,实现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推动社会治理向民主和善治转型。
[Abstract]:In transitional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tic legislation and social order needs to be dealt with. This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islation rational guidance and public consciousness, voluntary, self-discipline to participate in the orderly cooperation model. As a form of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democratic governanc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elps to internalize this model into the proc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in an orderly manner. In the legislative practice, we should perfect the system of open legislative information, strengthen the system of legislative hearing,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legislative public opinion poll guided by consultation,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post-legislative evaluation from the lev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 the right of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combine civic education, legisl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social security, realize orderly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in legislation,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to democracy and good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D62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6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蒋满元;关于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马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成兵,吴玉军;虚拟社会与当代认同危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麟;;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朱圣明;;民生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一个地方乡村治理的新技能与新策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任玉秋;;按照宪政思想提升依法执政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濂;;政治社会、多元共同体与幸福生活[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翁贺凯;;民族主义、民族建国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西方学理”与“中国问题”[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3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杨联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焱;论对格式合同进行限制的理论根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庞金友;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4 彭定友;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陈平泽;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6 曾颜璋;关于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孙晓丽;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机会均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红华;农村政治中的权力与交换[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龙;周林刚;;立法官僚的兴起与封闭——以1979年~2010年全国人大立法为中心的考察[J];文化纵横;2011年03期
2 钱牧;;西方国家典型性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比较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许长荣;傅孙久;;福建地方立法15年[J];福建人大;1994年10期
4 孙全胜;;浅析洛克的公民政府思想及其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5 王天友;;把特区立法权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J];人民之声;2011年07期
6 尤默;;前郭县人大常委会组建立法工作联络员队伍[J];吉林人大;2011年08期
7 靳呈伟;;西方总统制国家政党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浅论——以美、法两国为例[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刁大明;;美国国会拨款制度的变迁与改革[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9 袁爱忠;;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注意七个区分[J];甘肃教育;2011年16期
10 蒋炜;董立山;;论从权力制约到制度制约[J];求索;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保华;;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2 陈新;;人大制度中的检察机关地位分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程明芷;;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4 闫海;;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分权理论框架下的论证[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季益贵;;在地方人大执法检查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2005湖南省地方人大执法检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荣宁;;以德为本 依法治国[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肖隆福 高志全;建议支持东莞成较大市取得立法权[N];东莞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达赖所谓的“立法权”实质是图谋“西藏独立”[N];西藏日报;2008年
3 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立法权竟用来为部门敛财[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汲传排;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N];北京日报;2005年
5 记者 陈静莹;用好立法权开创新局面[N];汕头日报;2010年
6 本报特派广州记者 尚志岑 钟燕;东莞今年要争取较大市立法权[N];东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方兴业;特区立法权是深圳现有最大政策优势[N];深圳特区报;2007年
8 胡冬寒;充分运用立法权匡扶社会公平正义[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周森;用好立法权加快立法步伐[N];深圳商报;2008年
10 方兴业;制度创新上要有新进展[N];深圳特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建铭;民初(1912-1913)立法与行政关系的论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俊杰;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娟;公共政策与公民有序参与[D];山西大学;2007年
2 赵金龙;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刘志军;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进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杨文涛;人大与法院关系之辩析[D];苏州大学;2007年
5 段中卫;论美国国会制度及其运作[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巍;地方人大建立立法助理制度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8 焦轶荣;东南亚威权政治时期政府与议会关系浅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金友;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D];湘潭大学;2008年
10 程宏;人大预算审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1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7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