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公务协助义务探析——立足古代告奸法技术性与伦理性的考察
本文选题:公务协助义务 + 告奸义务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摘要】:公务协助是公民在特殊情况下主动代替或协助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对犯罪的告举是公务协助义务的重要内容,这一义务的法律化萌芽于西周,正式确立于商鞅之法,汉代发生重要转型,至唐代基本定型并沿用至明清时期。古代告奸法的流变中,法的技术性始终未曾缺位,法的伦理性日益受到重视,并最终形成技术性与伦理性有机融合的局面。以古为鉴,现行法律对公民公务协助义务的设定也应以伦理性为基础,实现伦理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Abstract]:Public service assistance is a kind of behavior in which citizen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place or assist state organs to carry out public duties and safeguard the public interests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rosecution of crim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uty of official assistance. The legalization of this obligation originated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the law of Shang Yang. The Han Dynasty underwent an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until the Tang Dynasty was basically finalized and it was used until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law of prosecution and rape, the technology of law has never been absent, the ethics of law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finally the situation of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thics has been formed. Taking the past as a mirr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uty of civil service assistance in the current law should also be based on ethics and realize the unity of ethics and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
【基金】: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公民协助公务义务的伦理审定和改善问题”(乙A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其荣;李永红;;论技术哲思的三个阶段[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焦国成;;论伦理——伦理概念与伦理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骆元卡;;论公务协助引起的国家补偿[J];百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程政举;;秦代的告诉制度[J];殷都学刊;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凡镇;秦汉告奸法初探[D];郑州大学;2002年
2 季琳;论秦汉起诉制度[D];郑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真;;探讨神农氏的尊生护生实践及其文化价值[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世超;秦简中的“同居”与有关法律[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3期
2 龚颖;;伦理学在日本近代的历史命运:1868-1945[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3 尹晓敏;行政补偿基础理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罗开玉;秦国“什伍”、“伍人”考——读云梦秦简札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5 陈乃华;;秦汉族刑考[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彭浩;;谈《奏谳书》中的西汉案例[J];文物;1993年08期
7 李均明;刘军;;武威旱滩坡出土汉简考述——兼论“挈令”[J];文物;1993年10期
8 彭浩;;谈《奏谳书》中秦代和东周时期的案例[J];文物;1995年03期
9 魏建良;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J];浙江学刊;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德文;历史与现实:现代法制中的传统因素及其载体[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曾宪义;;序二[J];中西法律传统;2001年00期
3 钱跃飞;关于“德主刑辅”的几点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郝志刚;;浅析法律工具主义的泛滥[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王德玲;;法律传统的概念辨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陈飞;;试论中国法律传统与观念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影响[J];新世纪论丛;2006年03期
7 凌蕊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结合”[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张翅;;西方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邢坤;;中国法律传统与西方自然法学浅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11期
10 张继;;法治一元与中国法律传统[J];管子学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冉冉;;浅析加强我国法律伦理教育[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韦森;;从习俗到法律的转化看中国社会的宪制化进程[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3 蒋燕玲;刘晶瑶;;论董必武立法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顾元;曾尔恕;;中国法律史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龚恒超;;提高司法判决可接受性需要更多“揆情度理”——学习董必武法学思想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6 王儒靓;;法律诊所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索[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摘要)[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8 周祯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法律和逻辑[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9 贺志明;曹琳;;法律思维方式自觉培育的缺失及其调整[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10 魏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制度的社会学思考[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文;在文学与法律之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曹伟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秉文;不同法律传统对养老金影响各异[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闫志开;乡土中国与和谐社会的法律结点[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N];人民日报;2011年
6 胡文辉;传统中国的“私宅不受侵犯”观[N];南方周末;2007年
7 张元章;中国特色法制应注重亲情和道义[N];珠海特区报;2007年
8 赵晓耕;关注传统法律的精神意蕴[N];人民日报;2009年
9 张冠梓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中国古代民族法制的源与流[N];贵州民族报;2010年
10 徐爱国;法律中的两性战争[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国;作为目的性事业的法律[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现U
本文编号:1884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8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