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的实践化与本土化转向——“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所开放出来的学理更新
本文选题:法学研究 + 实践化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3期
【摘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已开放出对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学理反思与理念再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学理更新。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反思和发现当前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在法律人才实践技能培育方面的作用及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研究的实践化和本土化转向。即,其一,要确立学术传统的本土化;其二,要全面培育对中国社会经验现实的感受和洞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提炼出对中国有解释力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for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minent legal tal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lan") has opened up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 Then, to some extent, it constitutes the theoretical renew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jurisprudence. On the one hand, it can reflect on and find out the function and deficiency of law education and legal research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skills of legal talents through "Pl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lan can promote and deepen the practice and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legal research. That is to say, first, to establish the localization of academic tradition; second, to cultivate the feeling and insight ability to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al experience, and on this basis to create and refine the indigenous concepts and theories with explanatory power to China.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0-4;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经典的创造性诠释与当代中国法学的本土化——以《论语》中“礼仪象征”的诠释为例展开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1期
2 ;想起了黄宗智[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3 王桂艳;;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关系的理性思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4 蔡永民;杨樝;;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的“本土化”[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杨高峰;;法律诊所教育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2期
6 蔡健;;对萨维尼的“民族精神”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一些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7 魏丽丽;;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王兆衡;;试探我国引入判例法的功能选择[J];才智;2011年23期
9 吴家如 ,刘享树;法学繁荣与法理学的实践意义[J];法学;1988年01期
10 李仁玉;;民族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杂志;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健林;李朝旭;李竹琴;王雁飞;;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一种本土化的解释框架及其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运光;;浅谈创建法学研究品牌的几点设想[A];创建品牌社团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维究;徐文星;;英国公法传统中的“功能主义学派”及其启示——兼论中国21世纪“统一公法学”的走向[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增强活力 探索运行机制 积极开展学会工作[A];全国社联第七次学会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5 张国华;;试论董必武的法律科学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春杨;;论董必武对我国法律教育和法学文献的贡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7 姜明安;;前言[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尤俊意;;60年来上海法学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观察[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周帼;凡海军;;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10 于游;;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理论部编辑、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罗欣;实证研究:倡导学术规范化抑或本土化[N];检察日报;2009年
2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 育部重点实验窒专职研究人员,,法学 博士 吴丹红;法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N];检察日报;2008年
3 潞甫 赵昭、张建、王荣;寻找法治的中国元素[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黄保山;繁荣法学研究 推进依法治国[N];西部法制报;2008年
5 刘海年;法学研究的新使命[N];光明日报;2003年
6 白廷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法学研究[N];青海日报;2003年
7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 郭烁 许航 何兰芳 杨建芳;何勤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基础法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周旺生;法学研究不能痴迷于“倒勾”[N];北京日报;2005年
9 记者 霍仕明;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制建设[N];法制日报;2006年
10 蒋熙辉;法学研究应适当转型[N];检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刚;西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中国[D];重庆大学;2008年
3 刘海燕;中国法学社团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穆中杰;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田雨;女权主义的划界、反思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岩云;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检视[D];吉林大学;2008年
8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君;原则裁判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汤唯;法社会学在中国[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易俗;外来法的本土化[D];吉林大学;2007年
2 于柏华;构建中国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钟陈;论提高法律移植的效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林剑;我国法律硕士诊所式教育探讨[D];兰州大学;2008年
5 温泉;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法学研究的探索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史亚杰;法律移植的方法论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彭爽;外文法律数据库对我国法学研究和教学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1年
8 崇虎;司法改革实践与法学研究的转向[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明娴;反思女性主义法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杜建明;论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6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96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