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法治、价值冲突与消解机制
本文选题:民生 + 法治 ; 参考:《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摘要】:民生法治是民生与法治二者互动的产物:法治是民生保障的最优方式,民生保障依赖法治;法治又具有实践的品格。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回应民生的诉求。由于社会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性,民生法治自身价值追求的广泛性,以及价值之间取向的差异性,民生法治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种价值冲突。民生法治建设,需要在价值冲突的两难选择中寻求解决的路径。通过价值位阶的权衡、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多元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民生法治中存在的价值冲突。
[Abstract]:The rule of law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rule of law: the rule of law is the best way to guarante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livelihood security depends on the rule of la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must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interest demands of the social subject,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value pursui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rule of law itself,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there are inevitably several kinds of value conflic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rule of law.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rule of law needs to seek the solution in the dilemma of value conflict. Through the trade-off of value rank,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multi-social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the conflict of value existing in the ru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can be resolv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官成;彭德军;;民生法治论[J];探索;2009年04期
2 付子堂;常安;;民生法治论[J];中国法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郭剑平;;论我国法律秩序的法律文化匹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龚怀林;;道德视域中的法律运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唐萍萍;李蓉;张硕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政府法律责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6 王翠萍;法律基础课的科学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曾兆晖;;公平正义的内涵、价值选择及实现困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解永照;曲振涛;;证人资格豁免探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刘风景;;司法理念的除旧与布新——以1952年司法改革对旧法观点的批判为素材[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10 刘爱龙;;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均秀;;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力;宋佳;;人民监督员制度之法律化与规范化——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修订为契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张国徽;;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史祥龄;;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刘强;;浅议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顾长浩;;世博会、城市管理与法治[A];2004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4年
8 吴一鸣;;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协议管辖制度:以自由为价值取向[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温晋锋;;服务型政府及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高佳运;;“突袭裁判”抑或“值得信赖”——探寻法官心证公开的“六因素”、“四要素”与“五层级”模式[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7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丽;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乙廷;“人肉搜索”涉及的道德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萌;论诚实信用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权文长;法律与社会控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传统及当代启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云海;民事诉讼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芳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旭光;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法观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长力;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民间法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易文松;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法律地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平均地权”本义的由来与演变——孙中山“民生主义”再研究之二[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2 甘阳;走向“政治民族”[J];读书;2003年04期
3 范正宇;民本主义:在孟子和他的身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夏良才;论孙中山与亨利·乔治[J];近代史研究;1986年06期
5 沈渭滨;;“民生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孙中山“民生主义”再研究之一[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6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7 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民生为本[J];前线;2007年05期
8 曹建明;;检察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始终”[J];人民检察;2008年09期
9 俞可平;政治文化论要[J];人文杂志;1989年02期
10 李国环;;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思想的社会主义观[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海萍;;谈谈法制与法治[J];长江论坛;1986年02期
2 李金泽;依法治国:具体操作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5期
3 俞湛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J];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09期
4 袁漪韬;试论我国从“法制”走向“法治”[J];江南论坛;1998年01期
5 王朝彬;从人治到法治──跳出历史周期率[J];学习导报;1998年09期
6 李春华;“一手硬,一手软”现象难以根治的法治原因[J];大连干部学刊;1998年04期
7 刘海年;法治与社会结构现代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8 李宗阳;“依法治国”浅议[J];理论导刊;1999年06期
9 胡献红;谈谈法制与法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屈学武;法定权力与权力法治[J];现代法学;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霞;;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罗洪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治”与“法治”[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汪建成;;公正——法治的核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钱天华;;关于法治的“软环境”[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宋广德;;行为法学与厉行法治[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8 马念珍;;对法治理论与道德精神一致性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李晓君;归东;;德法并重 兴国安邦——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吴大华;;论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伟杰;民生将成“十二五”立法主旋律[N];工人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马一萍 张丽坤;今天吴忠好民生[N];吴忠日报;2008年
3 长沙理工大学 艾超;加强法制 改善民生[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国平;以民主促民生 完善民主立法机制[N];南京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伟;民生最牵情[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梁江涛;新年新法渗透民生细节[N];湖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关仕新;民生无小事,新法着眼保障生活[N];检察日报;2011年
8 记者 阮晓琴 编辑 裘海亮;鲁信高新提出反诉 民生证券股权之争升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记者 刘垠;国家立法从经济向民生看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杜安娜;南平郑民生终审判死[N];广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蒋先福;法治的合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杨;法治的哲学之维—正当性观念的转变[D];吉林大学;2007年
6 穆中杰;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杨士泰;清末民国土地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徐祥民;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陈小葵;真实还是虚构?[D];河南大学;2002年
3 葛建义;论法治与市民社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德华;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泽;公民的法律参与与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张立荣;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现代意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春蕾;司法解释的法理探析与法治设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敏洁;论美国法院附设ADR[D];武汉大学;2005年
9 詹焱;非政府组织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徐美玲;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和谐法治社会之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06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0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