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国家法律之关系探究
本文选题:明清时期 + 宗族制度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18期
【摘要】:明清时期的国家法律在整体上是支持和维护宗族制度的,而从自身利益出发,宗族组织在客观上也弥补着国家法律的不足之处,二者相配合,互为表里,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Abstract]:The national law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upported and safeguarded the clan system as a whole, and in view of their own interests, clan organizations objectively made up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national laws. Together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作者单位】: 攀枝花学院;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建兴;中国宗族制度与封建国法之关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程李英;;家法族规在明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夏新华,李胜伟;论中国传统诉讼中的宗法伦理原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明国;;论“亲属相盗”的亲告罪性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童珊;;从《红楼梦》看清代法制[J];学习与探索;2011年01期
3 苏洁;;宋代家法族规与基层社会治理[J];现代法学;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金灿;刑事法视野下的亲告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杨婷;中国传统诉讼制度的伦理分析[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艳;我国古代农村宗族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韦盈盈;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家族主义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孙叶丹;论宋代家法族规的渊源及社会功能[D];河北大学;2007年
6 张新平;秩序与冲突:清代乡村社会纠纷[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依玲;中国古代家族司法及其功能分析[D];烟台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进国;理性的驱驰与义利的兼容——宋明理学与东南家族社会经济变迁简论[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2 冯尔康;家谱的学术价值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Z1期
3 陈柯云;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J];中国史研究;1995年03期
4 李文治;明代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及其基层政权作用——论封建所有制是宗法宗族制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取舍[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0年03期
2 肖顺昌,潘洲洋;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注意的几个关系[J];湖湘论坛;2005年04期
3 游训龙;李尚益;;乡规民约与农村立法的整合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6期
4 徐忠明;;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以《笑林广记》为中心的考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5 易军;;基层社会对国家法律实践的四种态度——以关系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为背景[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唐峰;;纠纷解决中的关系规则[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易军;;论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辩证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徐良梅,韩国文;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法治社会中的体现[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王艳晖;论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制的关系[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张春生,阿喜;再谈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兼答李桂林、蒋伟先生[J];河北法学;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光;;科技与法律关系的辨证思考[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秀娟;;论党内条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瑞卿;孙旭;;简论董必武的法制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刘茂林;陈新;;董必武“党法关系”观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7 戴新平;;董必武法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及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寿步;;论版权与专利若干基本概念——试议美国版权法第102条的翻译[A];专利法研究(1997)[C];1997年
9 孙国华;冯玉军;;董必武——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奠基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李龙;付子堂;;董必武法律观论纲[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吴大华;贵州通道文化与明清时期国家法律的传播[N];贵州日报;2011年
2 记者 孟绍群 实习生 曹宝艳;公司规定怎能高过国家法律[N];法制日报;2005年
3 哈地轩;法治是理想性治国的基础[N];哈密报(汉);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建平;卖错4元票罚款3000元?[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对个人权利的主张就是对社会的义务[N];工人日报;2007年
6 王威;如此“承诺”有害无益[N];检察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侯严峰;别再做“行规高于法规”的蠢事[N];经济参考报;2006年
8 程东宁;领导干部岂能视国家法律为工作羁绊[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江湖道义与依法治国的尴尬[N];南方日报;2010年
10 罗了一;培养公民护法意识[N];天津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王亚军;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潘宇;明清及民初的讼师与讼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巨新;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守贵;论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宝治;当代中国社会权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李英;论明清徽州的家法族规[D];安徽大学;2007年
2 赵翔;运河流域法律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进;清代土地绝卖契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绪龙;明清时期宗族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叶雯;明清讼师探论[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杨云玲;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建构及其互动之思考[D];烟台大学;2008年
7 赵立伟;观念、问题与方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蔺如;论习惯对完善当代中国法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杨杨;近代苏南地区乡规民约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陶涛;论明清时期民间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动及途径——以徽州地区民商事活动为个案[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08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0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