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裁判后果论证裁判——法律推理新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study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some social jurists argue that later adjudication replaces dogmatic reasoning while accusing the traditional jurisprudence of legal doctrine is not helpful to difficult cases. However, they did not provide any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nsequence judgment, nor did they explain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consequence judgment, which resulted in the consequence judgment becoming a slogan. Social science jurists exaggerat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function of consequence reasoning, and then oppose the traditional dogmatic reasoning and consequence reasoning. This theoretical misunderstanding of consequence reasoning is harmful to legal research and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北京大学才斋课题项目(CZ201309)“疑难案件的裁判经验和方法”
【分类号】:D90-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凡;;社会科学“包装”法学?——它的社会科学含义[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杨知文;;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孙光宁;武兴伟;;民法解释的特征及其运作[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4 宁杰;;制度结构视野中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以英美差异为参照[J];福建法学;2009年02期
5 孔祥俊;;论裁判的逻辑标准与政策标准——以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为例[J];法律适用;2007年09期
6 宋亚辉;;公共政策如何进入裁判过程——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例[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7 李清伟;;司法克制抑或司法能动——兼论公共政策导向下的中国司法能动[J];法商研究;2012年03期
8 任彦君;;刑事疑难案件中结果导向思维的运用[J];法学评论;2012年02期
9 周永坤;;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J];法学;2009年08期
10 朱苏力;;从药家鑫案看刑罚的殃及效果和罪责自负——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一)[J];法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煜婕;;试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魏建;宋艳锴;;刑罚威慑理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刑罚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黄韬;;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国家管理行为的一项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安杨;我国宠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泳;魁阁——中国现代学术集团的雏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3 周舜隆;;司法三段论在法律适用中的局限性——兼论法官裁判思维[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4 陈金钊;;逻辑固法:对法律逻辑作用的感悟[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5 冯果,万江;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与形成机制探究——兼论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与政府角色定位[J];当代法学;2004年03期
6 唐宏强,黄浴宇;法官地位的经济学分析——以美国为范例的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汤啸天;经营者场所安全责任的合理边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袁明圣;公共政策在司法裁判中的定位与适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王志远;;如何应对传统定罪思维的困境——我国犯罪成立理论体系完善的核心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刘治斌;;法律思维:一种职业主义的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马艾地 吴在存;[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肖扬;[N];人民日报;2002年
3 傅达林;[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安;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治斌;法治运行中法律推理的地位探析[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2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2002年00期
3 沈仲衡;论法律推理中的利益衡量[J];求是学刊;2003年06期
4 石现明;滑坡论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静;法律推理的逻辑分析[J];探索;2003年03期
6 石现明;滑坡论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郝建设;法律推理的两个有效性——法学与逻辑学的追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张传新,郭建华;论法律推理的定义及特征[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印大双;论法治实施的技术手段——法律推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於兴中;;法律的形式与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敏;;论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潘文爵;;寻求形式与实质间平衡的砝码——许霆案法律推理的非典型意义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印大双;;中国法律推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4 王禹;;论法律推理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5 王洪;;论法律推理[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6 张传新;;法律推理形式的历史发展[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金承光;;司法先例与法律推理[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锐;;论法律推理的一致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韩登池;;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兼论法律推理[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鑫泉;;法律推理: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的统一(摘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建升;运用法律推理 促进理性司法[N];检察日报;2001年
2 周兴中;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的价值[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张静;法律推理在司法过程中的建构[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河南省安阳县人民法院 平国良;审判中的法律推理[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 朱嘉斌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 韦雯晔;法律推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 韩登池;论法律推理与司法理性[N];光明日报;2010年
7 李宗泽;法律推理概论刍议[N];江苏法制报;2010年
8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薛梦霞;用法律推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N];中国贸易报;2010年
9 王俊会;电影《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的法律推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10 吴南燕;推进法律推理的几点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岩;论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3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潘文爵;中国古代法律推理大前提构建要素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冀丛;类比法律推理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坤;关于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军宁;法律推理及其形式与实质[D];河北大学;2011年
7 张静;法律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5年
8 宋进;法律推理的若干问题的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9 贾秀琴;法律实践的论证方法—法律推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石现明;滑坡论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47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4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