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妄的代际公平——以对人类概念的辨析为基础驳“代际公平说”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省新成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祥民;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小钢;;近25年来的中国公民环境权理论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力;颜运秋;;论环境公益权——兼论环境公益诉讼建立之实体权利基础[J];桂海论丛;2006年03期
3 黄翔;;论公民环境权法律化之必要——兼论公民环境权应确立为环境法基本原则[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祖彤;薛然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立法论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18期
5 徐祥民;邓一峰;;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兼论环境法的使命[J];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6 陈晨;;对环境责任的几点思考——从“权利—义务”到群体利益[J];法学论坛;2006年04期
7 宋志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的法理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03期
8 王嘉伟;赵树文;;再论环境权[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范战平;;论环境权的不确定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志国;;论西部民族地区的环保理念和价值追求[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巩固;;公众环境利益:环境保护法的核心范畴与完善重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孟庆垒;;主流环境权理论的错位与出路[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4 周玉华;郭永长;;环境法“义务重心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其云;海洋生态法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刘金刚;环境的刑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玲;环境权宪法化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韵京;论环境权的社会权属性[D];福州大学;2006年
3 张艳;环境税实施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盛鹏;从WTO的例外条款看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法丽娜;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刘莎;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实现[D];河海大学;2006年
7 蒋桂祥;环境刑法法益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李宏;公民环境权的宪法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9 佟铃;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建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沈春女;公民环境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2 朱谦;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少华;略论社会法生态化[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50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5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