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初论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建设的展望

发布时间:2021-01-25 08:39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法治关系的研究,来揭示法治坚实的,可具体把握的社会基础,以揭示中国法治实现的路径,把对法治的研究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法治的古希腊起源及其表现,来引出法治的经济起点。并以此为契机把市民社会对法治的基础作用初步揭示出来。随后介绍西方古代法治理论的兴盛、衰落、复兴和演进。从历史的演进中引出现代市民社会的概念。第二部分,首先写现代市民社会形成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洛克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和法治的两种典型的传统理论。把视野扩展到市民社会与法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来。接着,在第三部分,对市民社会与法治的概念予以了界定。采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法,对市民社会予以概念分析,并从经济这个视角进路,总结市民社会的特征。然后,进一步介绍了法治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第四部分,探讨市民社会与法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市民社会是法治建立的基础,没有市民社会的充分发育,就没有法治的实现。而法治也不是消极地被决定,它积极地作用于市民社会,促进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五部分,讨论了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历史语境,介绍了二者建设的动力、模式以及现状。并立足现实,指出影响市民社会与法...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 容 提 要
引 言
一、 在历史的泛市民社会中找寻法治
    (一) 古希腊的法治思想及其经济起点
    (二) 古罗马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兴盛
    (三) 法治思想的沉寂与复兴
    (四) 近代法治理论的形成及其市民社会找寻
二、 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典型市民社会法治观
    (一) 市民社会的形成
    (二) 两种典型的市民社会法治观
        1 洛克的市民社会法治观
        2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法治观
三、 市民社会与法治概念的厘定
    (一) 市民社会的界定及其特征
        1 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
        2 市民社会的产生条件、功能、及其活动原则
        3 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 法治及其基本特征
四、 市民社会与法治的互动关系
    (一) 市民社会是法治的基础
        1 市民社会对法治有内在的现实需要
        2 市民社会要求的民主制度是法治的政治基础
        3 市民社会为法治提供意识保证
    (二) 法治维护、保障、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
        1 法治促进市民社会经济基础的良性循环
        2 法治保障市民社会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
        3 法治促使市民社会各项价值原则实现
五、 中国的市民社会与法治的的展望
    (一) 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建设的历史语境
        1 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历史缺失
        2 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建构的世界背景
        3 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建设的国内环境
    (二) 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建设的状态
        1 市民社会与法治建设的动力与模式选择
        2 中国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建设状态
    (三) 影响中国市民社会和法治建设的诸主要因素
结 语
参 考 书 目
后 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罗马法学家在法治思想上的贡献[J]. 汪太贤.  法学. 2001(08)



本文编号:2998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998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