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与国家法 ——新时期我国乡村社会法治进程解读
发布时间:2021-04-10 06:24
乡村社会一直被视为传统与落后的代表群落,而与正式权威及其制度的企盼格格不入,尤其在依法治国渐入佳境之时,乡村社会与法治之间的冲突更是愈显突出。但作为对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体认,以及对国家高度重视乡村问题,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回应,本文放弃了简单绝对地对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进行批判的进路,转而找寻新的对话方式。文章分别探析了国家法(治)与乡村社会在遭遇对方时的心态与行为,以求找到二者间存在冲突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契机,延伸开去,为寻求乡村社会与国家法(治)间的良性互动提供各种可能的帮助。本文所要坚持的观点就是,乡村社会与国家法治并非绝对地对立,在国家看来存在于乡村社会的不利于法治的各类消极因素可以被改造利用,而在二者最终的互动中,国家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因而,法律与政治上的一定程度上的改革成为必需。导论部分对文章所涉的社会背景,以及研究的学术背景进行了简单概括,对文章中出现的几个重要的范畴进行了梳理辨析,并对文章的进路、逻辑进行了必要的解释说明。文章主体的第一部分站在国家法以及法治的角度,对乡村社会的各种行为进行了分析。本段首先回顾了国家法治的理念及其所要达致的目标,然后解构了乡村社...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1 问题的研究背景
2 对几个基本理论范畴的说明
2.1 关于“乡村社会”
2.2 关于“国家法”
2.3 关于“解读”
1 国家法视野中的乡村社会
1.1 国家法治的理念及目标
1.1.1 “法治”理念的历史形态
1.1.2 现代中国的法治理念
1.1.3 国家法治的目标
1.2 乡村社会在国家法治中的角色
1.3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的冲突——基与法治的角度
1.3.1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的冲突的表现
1.3.2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间冲突形成的原因
2 乡村社会视野中的国家法
2.1 乡村治理的模式及分析
2.1.1 乡村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分析
2.1.2 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分析
2.2 乡村社会中的国家法解读:一种静态的分析
2.2.1 乡村社会对国家法(治)的理解
2.2.2 乡村社会对国家法的态度
2.3 乡村治理中的国家法实施:一种动态的分析
2.3.1 乡村治理中的国家法的角色
2.3.2 国家法与习惯法
3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之前途展望
3.1 乡村社会实现法治的可能性分析
3.2 乡村社会实现法治的现实性分析
4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J]. 刘旺洪. 法学研究. 2002(06)
本文编号:3129134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1 问题的研究背景
2 对几个基本理论范畴的说明
2.1 关于“乡村社会”
2.2 关于“国家法”
2.3 关于“解读”
1 国家法视野中的乡村社会
1.1 国家法治的理念及目标
1.1.1 “法治”理念的历史形态
1.1.2 现代中国的法治理念
1.1.3 国家法治的目标
1.2 乡村社会在国家法治中的角色
1.3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的冲突——基与法治的角度
1.3.1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的冲突的表现
1.3.2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间冲突形成的原因
2 乡村社会视野中的国家法
2.1 乡村治理的模式及分析
2.1.1 乡村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分析
2.1.2 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分析
2.2 乡村社会中的国家法解读:一种静态的分析
2.2.1 乡村社会对国家法(治)的理解
2.2.2 乡村社会对国家法的态度
2.3 乡村治理中的国家法实施:一种动态的分析
2.3.1 乡村治理中的国家法的角色
2.3.2 国家法与习惯法
3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之前途展望
3.1 乡村社会实现法治的可能性分析
3.2 乡村社会实现法治的现实性分析
4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J]. 刘旺洪. 法学研究. 2002(06)
本文编号:3129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2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