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言谏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10:45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一项很有特色的政治法律制度,而言谏制度是传统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言谏制度下,谏官们可以对国家政务大事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对封建官吏的违法违规和贪污腐败进行弹劾,甚至可以对君主的不当行为进行劝谏,使君主也应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说,言谏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相对保证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中国的言谏制度起源甚早,相传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设置谏官,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就有相当规模,唐宋是其发展繁荣阶段,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言谏制度逐渐趋向衰落。本文不拟对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进行全面的探讨,而只以明清的言谏制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明清规范的言谏官属六科给事中系统,此外,都察院的御史和通政使司也具有一定的言谏权,明清是把科道并称为言路的。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御史职能日益接近,乃至最终实现台谏合一,这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也是整个监察制度的一大嬗变。在此情形下,明清谏官们主要通过规谏君主的过失,封驳章奏,注销文卷,奏劾官邪等方面来履行自己的职能。在实际生活中,明代谏官六科给事中谏君作用已经削弱,但是“科参”不断,...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概述
1.1 言谏制度的概念与沿革
1.2 言谏制度设立的思想基础
第二章 明清言谏机构
2.1 六科给事中
2.2 其他其他言谏机构——都察院及通政使司
第三章 明清谏官的职权及运作
3.1 讽谏君主的过失
3.2 审议和封驳章奏
3.3 稽察六部、注销文卷
3.4 奏劾百司,纠举官邪
3.5 建议政事、参议朝政
3.6 参与人事考核、任免
3.7 参与审判等司法活动
第四章 明清言谏官的选任、考核、职务权利与责任
4.1 选任
4.2 考核
4.3 职务保障与责任
第五章 明清言谏制度的特点和评价
5.1 明清言谏制度的特点
5.2 明清言谏制度的实际作用与效果
5.3 明清言谏制度的局限和借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试探[J]. 王为东,李凤鸣. 洛阳大学学报. 2004(01)
[2]中国古代的“台”、“谏”制度[J]. 孙善根.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中国古代谏议制的现代启示[J]. 周晔. 江南学院学报. 2001(01)
[4]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J]. 赵映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5]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J]. 江兴国. 政法论坛. 1996(03)
[6]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权力制衡机制[J]. 倪立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7]明朝监察御史的选任制度及其借鉴[J]. 刘志坚.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02)
[8]试论清代监察制度机能萎缩及其原因[J]. 倪军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4(02)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D]. 陈秋云.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试论清代监察制度的建置及其监察机能萎缩的原因[D]. 李巧.郑州大学 2004
[2]明代监察体制述评[D]. 王勇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41279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概述
1.1 言谏制度的概念与沿革
1.2 言谏制度设立的思想基础
第二章 明清言谏机构
2.1 六科给事中
2.2 其他其他言谏机构——都察院及通政使司
第三章 明清谏官的职权及运作
3.1 讽谏君主的过失
3.2 审议和封驳章奏
3.3 稽察六部、注销文卷
3.4 奏劾百司,纠举官邪
3.5 建议政事、参议朝政
3.6 参与人事考核、任免
3.7 参与审判等司法活动
第四章 明清言谏官的选任、考核、职务权利与责任
4.1 选任
4.2 考核
4.3 职务保障与责任
第五章 明清言谏制度的特点和评价
5.1 明清言谏制度的特点
5.2 明清言谏制度的实际作用与效果
5.3 明清言谏制度的局限和借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试探[J]. 王为东,李凤鸣. 洛阳大学学报. 2004(01)
[2]中国古代的“台”、“谏”制度[J]. 孙善根.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中国古代谏议制的现代启示[J]. 周晔. 江南学院学报. 2001(01)
[4]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J]. 赵映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5]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J]. 江兴国. 政法论坛. 1996(03)
[6]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权力制衡机制[J]. 倪立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7]明朝监察御史的选任制度及其借鉴[J]. 刘志坚.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02)
[8]试论清代监察制度机能萎缩及其原因[J]. 倪军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4(02)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D]. 陈秋云.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试论清代监察制度的建置及其监察机能萎缩的原因[D]. 李巧.郑州大学 2004
[2]明代监察体制述评[D]. 王勇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41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4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