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的价值观基础:社会治理中德法并举的本土资源
发布时间:2021-10-11 15:38
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法治建设之中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应有之义,但是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的实践操作容易遇到立法如何推进道德进步、道德如何影响司法实践和价值观在法律中如何体现等三个方面的难题。回顾中国古代社会"德本刑用"的社会治理模式,发现古人将德治作为社会治理之本,而以刑治作为社会治理之用的实践,有效地实现了道德/价值观与法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中,古代社会的德法互动关系具有建立法治共识、形成自治秩序和为法治提供价值观基础等三个方面的意义,恰可以为当下社会实现德法共治提供本土资源和历史经验。
【文章来源】:法学杂志. 2019,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操作难题
二、中国古代社会德法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 作为对立政治原则的“德”与“刑”
(二) 德本刑用:大一统时期德法关系的基本模式
三、“德本刑用”对于当代社会治理的思想启示
(一) 德治首先关注法的内在道德
(二) 儒家之德教具有治人和正己的区别
(三) 以德治手段凝聚社会共识重塑社会秩序
四、德法共治: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可能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德性与法治转型[J]. 史彤彪.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3)
[2]“德法并举”析评——基于概念史的知识社会学视角[J]. 周永坤. 法学. 2017(09)
[3]“法治”与“德治”在当代中国的定位与归位[J]. 姚建宗,金星.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3)
[4]“中华法系”中的应有之义[J]. 马小红. 中国法律评论. 2014(03)
[5]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兼及中国与东亚法文化传统之检省[J]. 孙莉.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6)
本文编号:3430797
【文章来源】:法学杂志. 2019,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操作难题
二、中国古代社会德法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 作为对立政治原则的“德”与“刑”
(二) 德本刑用:大一统时期德法关系的基本模式
三、“德本刑用”对于当代社会治理的思想启示
(一) 德治首先关注法的内在道德
(二) 儒家之德教具有治人和正己的区别
(三) 以德治手段凝聚社会共识重塑社会秩序
四、德法共治: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可能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德性与法治转型[J]. 史彤彪.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3)
[2]“德法并举”析评——基于概念史的知识社会学视角[J]. 周永坤. 法学. 2017(09)
[3]“法治”与“德治”在当代中国的定位与归位[J]. 姚建宗,金星.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3)
[4]“中华法系”中的应有之义[J]. 马小红. 中国法律评论. 2014(03)
[5]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兼及中国与东亚法文化传统之检省[J]. 孙莉.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6)
本文编号:3430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43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