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基于人生境界的公民守法四层次说

发布时间:2022-12-06 04:02
  守法是社会机体的健康状态。诊治知法而不守法这一社会痼疾,需探讨由知法转化为守法的内在动力机制,包括公民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所起的作用。在这些内在因素中,人生境界处于统摄地位。基于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理论,可概括出公民守法四层次:"不知法而合乎法""逐私利而守法""出于义(仁)而守法""顺应理而守法"。守法四层次的理论价值在于:回答了守法与权利、义务、信仰之间的契合关系。其实践意义是:一则摹写了公民守法的实然图景——大多数公民为利而守法;二则描绘了公民守法的应然图景——国家公务人员因"义(仁)"而守法,立法者、法学研究者"顺应理而守法"。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郑英伟,孙成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2)
[2]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J]. 蒋大兴,王首杰.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9)
[3]哲学理论如何落到实处[J]. 孙利天.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5)
[4]论公民守法的文化推动力——从两种区域法治概念谈起[J]. 包振宇,徐李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5]守法激励的经济分析[J]. 宋湘琦.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2)
[6]守法义务的回报是什么——守法义务实现的难题和宗教弥补[J]. 郭忠.  时代法学. 2014(05)
[7]“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蕴[J]. 陈金钊.  法学论坛. 2013(05)
[8]论康德的守法观——从被迫守法到自律守法[J]. 汪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4)
[9]道德、法律、守法义务之间的系统性理论——自然法学说与法律实证主义关系透视[J]. 刘杨.  法学研究. 2010(02)
[10]圣贤之后的人生追寻——冯友兰《新世训》的伦理学意义[J]. 陈来.  哲学研究. 2006(02)



本文编号:371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71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