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论略
发布时间:2022-12-08 06:39
本文从清代至今尚存的笔记、判牍、诉讼档案入手,剖析 了清代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状况。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清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民事诉讼活动的 规模”。 (一)清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清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 和宗法社会结构决定了清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有二:一是其 基本内容不超出自然经济的藩篱,大体上只包括承嗣、婚姻、 田宅、钱债、几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其活动范围一般在亲属地 邻之间。诉讼双方近至兄弟、叔侄、堂兄弟,远至“同宗”、“族 人”、“一脉”,至少也是积年累世的“乡谊”、“地邻”。所以民 事关系中渗透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和地缘关系。 (二)清代民事诉讼活动的规模。清代民事纠纷数量不少、 影响不小,已经危及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了。清代民事案件 激增,州县民事诉讼活动频繁。民事诉讼在整个州县诉讼活动 中占...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 言
一、 清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民事诉讼活动的规模
二、 清代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的具体类型
(一) 家庭纠纷与诉讼
1 婚姻纠纷与诉讼
2 继承纠纷与诉讼
(二) 土地纠纷与诉讼
1 因典卖土地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2 因绝卖土地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3 因盗卖田宅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4 因土地租佃关系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5 田宅、山林等侵界纠纷与诉讼
6 坟地风水的纠纷与诉讼
(三) 债务纠纷与诉讼
1 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纠纷与诉
2 和市场买卖有关的债务纠纷与诉
三、 清代的民事诉讼机构
(一) 民事纠纷的国家法诉讼机构
(二) 民事纠纷的家族法诉讼机构
1 清代宗族组织担负着宗族内部绝大多数民事案件的法律调整任务
2 宗族内部处理民事纠纷的组织结构和程序
(三) 乡保在民事诉讼中的职责
四、 清代州县民事诉讼的程序
(一) 清代州县民事诉讼的司法管辖
(二) 州县民事诉讼的程序
1 立案
2 堂审
3 判决
4 判决书
五、 清代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
(一) “律例”是清代民事审判所适用的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 清代社会大量存在的民事习惯法也是民事审判适用的重要法律渊源
(三) “情理”也是民事审判的依据
六、 清代民事纠纷的“调处息讼”制度
(一) 民间自行调处
(二) 宗族调处
(三) 乡保调处
(四) 州县官府调处
七、 清代州县官处理民事纠纷的指导原则
(一) 维护纲常伦理秩序原则
(二) 重义轻利原则
(三) 以礼化争的息讼原则
结 束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古代传统的司法调解制度[J]. 梁凤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2]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03)
[3]明清乡约的司法职能及其产生原因[J]. 段自成. 史学集刊. 1999(02)
本文编号:3713751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 言
一、 清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民事诉讼活动的规模
二、 清代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的具体类型
(一) 家庭纠纷与诉讼
1 婚姻纠纷与诉讼
2 继承纠纷与诉讼
(二) 土地纠纷与诉讼
1 因典卖土地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2 因绝卖土地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3 因盗卖田宅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4 因土地租佃关系而引发的纠纷与诉讼
5 田宅、山林等侵界纠纷与诉讼
6 坟地风水的纠纷与诉讼
(三) 债务纠纷与诉讼
1 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纠纷与诉
2 和市场买卖有关的债务纠纷与诉
三、 清代的民事诉讼机构
(一) 民事纠纷的国家法诉讼机构
(二) 民事纠纷的家族法诉讼机构
1 清代宗族组织担负着宗族内部绝大多数民事案件的法律调整任务
2 宗族内部处理民事纠纷的组织结构和程序
(三) 乡保在民事诉讼中的职责
四、 清代州县民事诉讼的程序
(一) 清代州县民事诉讼的司法管辖
(二) 州县民事诉讼的程序
1 立案
2 堂审
3 判决
4 判决书
五、 清代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
(一) “律例”是清代民事审判所适用的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 清代社会大量存在的民事习惯法也是民事审判适用的重要法律渊源
(三) “情理”也是民事审判的依据
六、 清代民事纠纷的“调处息讼”制度
(一) 民间自行调处
(二) 宗族调处
(三) 乡保调处
(四) 州县官府调处
七、 清代州县官处理民事纠纷的指导原则
(一) 维护纲常伦理秩序原则
(二) 重义轻利原则
(三) 以礼化争的息讼原则
结 束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古代传统的司法调解制度[J]. 梁凤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2]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03)
[3]明清乡约的司法职能及其产生原因[J]. 段自成. 史学集刊. 1999(02)
本文编号:3713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71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