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
发布时间:2017-05-19 21:02
本文关键词: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追求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地方自治,成为自清末以来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一项不可回避的内容。作为居于中国法制近代化鼎兴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其地方自治运动持续时间之长,制定法规之繁多,动员程度之深,都为清末及北洋政府所不及。然而,真正的地方自治制度并未来得及建成。政府关于地方自治的法律设计如何构造?作为一种制度,其设计预期与实际运作在什么程度上达到吻合?为什么地方自治经常是不了了之,或与原设计意旨背道而弛?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我们思考。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政治现代化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许能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本论文正是从上述这些问题入手,将文章分为六个部分。文章大约3万3千字。 引言,引出本文写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第一部分,地方自治起源及近代地方自治立法概况。论述地方自治起源是为了说明中国地方自治是从西方引进,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始于清末立宪改革。中国古代无地方自治,中国古代“地方自治”就是官治。这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本文对近代地方自治立法概况的回顾使我们对中国近代地方自治立法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从而为后部分写作提供一个制度性的背景。 第二部分,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南京国民政府在进行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时,总要有一定的地方自治思想为依据。其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1、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设计特别是他的建国程序说、权能分开、均权主义学说,是其主要依据2、阎锡山的“村治”理论,是一种变相的官治,但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借鉴了此经验。3、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地方自治理论。地方自治是外来词。其思想是19世纪末从西方引进,由日本传到中国的。在这里。因其环境与国情之关系,固各有不同,兹为编所限,对于大陆法系国家之地方自治理论,作一简单说明。 第三部分,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此部分首先从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的动因说起,因为地方自治是一种地方民主政体,而南京国民政府作为一个专制政府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推行作为地方民主政体的地方自治呢?笔者将其动因概括为三个方面,这有利于进一 步认清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的本质。 其次论述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的制度设计。根据孙中山的建国 三时期理论以及其演变过程,笔者将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的制度设 计划分为三个时期:训政时期,地方自治立法的启动;新县制时期,,地方 自治立法的新面目;“宪政”时期,地方自治立法的新思维,使得我们对南 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的演变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第四部分: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的实际运作概况。自治立法制 度设计有了,那么南京国民政府启动地方自治有了法律上的依据。那么其 实际运作又如何呢?地方自治的工作包括自治区划,人才的培训等内容, 此部分就是围绕地方自治的中心工作来展开的(划定自治区域,人才的培 训,清查户口和整理土地,建立各级民意机构等等),并阐述其运作的后果。 总的说来,地方自治立法实际运作效果不佳。 第五部分: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出现背离 之原因分析。 主要脚也方自治立法没有扩大政治参与,缺乏充分理论准备和实际经 验,在技术设计上与社会实际存在相脱节,缺乏各种相应社会条件的支持 等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思考得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也是本文写作目的之所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29
【目录】:
- 引言8
- 一、 地方自治起源及近代地方自治立法概况8-15
- (一) 地方自治起源8-11
- (二) 地方自治概念的界定11-12
- (三) 近代地方自治立法概况12-15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指导思想15-20
- (一) 孙中山先生的地方自治思想15-17
- (二) 阎锡山的“村治”理论17
- (三)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地方自治理论17-20
- 三、 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20-28
- (一) 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的动因20-23
- 1 、 获取政权合化性资源的需要20-21
- 2 、 是为了迎合清末以来的地方自治潮流的需要21-22
- 3 、 整合基层政权,适应了南京政府对基层社会加强控制的需要22-23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的制度设计23-28
- 1 、 训政时期:地方自治立法的启动(1928-1938)24-25
- 2 、 新县制时期:地方自治立法的新面目(1939-1946)25-26
- 3 、 “宪政”时期:地方自治立法新思维(1946-1949)26-28
- 四、 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的实际运作概况28-34
- (一) 县政建设的完成,自治区域的划分28-29
- (二) 培训自治人员与训练民众29-31
- (三) 清查户口与整理土地31-32
- (四) 办理警政32-33
- (五) 建立各级民意机构33-34
- 五、 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出现背离之原因分析34-40
- (一) 地方自治立法没有扩大政治参与,开放公共资源为依据34-35
- (二) 地方自治立法缺乏充分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35-36
- (三) 地方自治立法在技术设计上与社会实际存在相脱节36-37
- (四) 地方自治立法的实施缺乏各种相应社会条件的支持37-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伟红;;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及其对法治湖南建设的启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1年05期
2 陈天林;;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理念及其初步实践[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徐伟红;;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及其对法治湖南建设的启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冬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汤太兵;论清末民初宁绍地区的县自治财政[D];宁波大学;2011年
2 闫婷婷;论民国的地方自治[D];西北大学;2007年
3 邹静颉;清末民初地方自治法研究(1908~1936)[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7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