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汉代“弃市”与“殊死”辨析

发布时间:2017-09-07 11:42

  本文关键词:汉代“弃市”与“殊死”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弃市 斩首 绞缢 腰斩 死罪 殊死 大逆不道


【摘要】:学界主张秦汉"弃市"为绞刑的观点值得商榷,说者对简牍与文献依据多有误识。如放马滩秦简《墓主记》所言丹"自刺矣,弃之于市",应释为自杀身死后被抛尸于市,而非在市场处以绞刑。汉代死刑的常用刑种应为枭首、腰斩和弃市,斩首包括在弃市刑种之内。《后汉书·吴yP传》载毋丘长"投缳而死"是在狱内缢决,属于优待特例,并非绞死于市。汉代弃市为斩首的证据除了《周礼》郑注还有孔融子女被杀等史料。"殊死"既是刑名也是罪名,代表谋反大逆等特殊、尤重的死罪,处决方式主要为腰斩、枭首,间或有弃市、下狱死等;平常少被赦除,并要株连父母妻子,即族、族诛,是其区别于普通死罪判罚的基本特征。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弃市 斩首 绞缢 腰斩 死罪 殊死 大逆不道
【分类号】:D929;D924;K234
【正文快照】: 秦汉时期的“弃市”指的是何种死刑执行方式?这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古籍当中虽然屡见“弃市”的记载,但大多语焉不详。刘熙《释名·释丧制》曰:“市死曰弃市。市,众所聚言,与众人共弃之也。”#174;颜师古曰:“弃市,杀之于市也。谓之弃市者,取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也……”②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劲;;阮朝都城顺化营建理念中所折射的中华思想——越南汉文文献的整理与再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4 刘东英;袁丹丹;;试论《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7 邹其昌;孙洪伟;;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考工记》造物思想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宋春香;周庆春;;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严奴国;刘恒;陈长均;;关于调整检察院组织法结构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勋;南京国民政府监狱行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銮;元代地方监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赵旭;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思考[D];湘潭大学;2009年

8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9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09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