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共时性逻辑——基于一种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转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共时性逻辑——基于一种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性重建 转型中国 权利话语 法律责任 纠纷解决
【摘要】:鉴于中国实现法律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以及西方国家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型中国不可能再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来完成法律现代化。主体性确立时期与主体性重建时期两个阶段在中国以及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合二为一。相应地,中国法律的内在逻辑也要在实现从人治的内在逻辑向主体性支撑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转变的同时,实现从主体性支撑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向主体性重建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转变。这种转变决定了权利话语、法律责任以及纠纷解决机制所应遵循的内在逻辑的复杂性。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主体性重建 转型中国 权利话语 法律责任 纠纷解决
【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从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现代法治是建立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之上的。随着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现代法治也发生着一定的转型,日益体现着主体间性哲学对法律哲学的影响。因此,西方法治的哲学基础是沿着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发展的方向而发展的。这个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资金星;;法治湖南建设的路径选择——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J];时代法学;2011年05期
2 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4 周安平;;面子与法律——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4期
5 李拥军;郑智航;;从斗争到合作:权利实现的理念更新与方式转换[J];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6 孙庆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重建主体性的理论诉求[J];学术交流;2004年07期
7 江必新;李春燕;;公众参与趋势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挑战[J];中国法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刘大洪;殷继国;;论行政垄断的法文化成因及其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强昌文;;政治协商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丁增锋;史翠婷;;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军,张启兵;论法治目标下调解制度的存废[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陈富国;;伦理视野下的法学教育探析[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田文利;;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8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9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10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傅小兵;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修华;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建设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周安平;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原则与目标模式[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3 叶红心,张朋柱;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J];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4 陈虎强;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5 崔卓兰,蔡立东;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6 郑欣淼;鲁迅论面子文化[J];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04期
7 项建新;浅谈经济纠纷案件的附条件调解[J];人民司法;1993年01期
8 李拥军;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制度与理念的历史变迁——对法律“人”的一种解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9 丁华;解析“面子”:一个社会学的视角[J];社会;2002年10期
10 杨晖;"面子"的文化值[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才明,李牧;法律现代化三论[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艾永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3 荆向丽;;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尴尬[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4 凌映;;浅析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误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5 师棠;市场经济与法律现代化[J];法学;1993年02期
6 周永坤;法学家与法律现代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李金泽;与国际接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社会科学家;1996年03期
8 陶广峰;;法律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化色彩——我国法律变革研究中一个现象分析[J];清华法治论衡;2000年00期
9 蒋立山;法律现代化的三个层面——从法律“西化”概念说起[J];法学;2003年02期
10 陶广峰;法律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化色彩——我国法律变革研究历程中的一个现象分析[J];中国法学;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雅梅;;试论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核心[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2 冯琳;;清末修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第一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王利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现代化[N];法制日报;2012年
2 练育强 任海涛 舒曼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现代化:中国近代法学作品翻译与引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少年庭 袁蕾;浅议中美两国法律现代性比较[N];新疆法制报(汉);2012年
4 王彬;问道生活 取法民间[N];法制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兆亮;中国法律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盼盼;论中国政府主导型法律现代化[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3 高秀春;社会推进型法律现代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4 吴礼宁;转型期法律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张阳;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69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6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