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教义学的挑战与应对
本文关键词:中国法教义学的挑战与应对
【摘要】:发展法教义学是当代中国坚持法治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法治中国命题的技术支撑。然而,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想象严重破裂给法作为一种社会约定的信念共识带来了实施障碍。这种障碍进一步影响了法教义学特定功能在中国之有效发挥。只有对其本质原因有所认识并从法的约定属性出发,理性处理法教义学在建构过程中面临的规范、经验与价值的关系,中国法教义学才能妥善应对挑战,走出困境。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教义学 社会想象 约定论 共享信念
【基金】:司法部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中青年项目(12SFB3009) 北京市2013年度首批高等学校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一、问题之提出法教义学以实证法作为工作对象,是法律人(研究者、适用者)进行法律判断乃至发展法律的共同语法。凭借这种“共同语法”,法律人才能取得对特定法律问题的共识,形成关于各种法律判断的“通说”,从而不断提高司法裁判的同质性,最终通过司法的同质性实现对社会分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煈;;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家与个体自由原则[J];中外法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强;;通过强化中间团体推进依法治国——从迪尔凯姆的法律演化理论说起[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张煈;;家的“律法”:祖国与主权国家之辨[J];原道;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猛;;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J];社会学研究;2010年05期
2 陈端洪;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J];中外法学;1995年04期
3 张煈;;人民的成长与摄政的规范化 辛亥革命以来的人民意志建构及其先锋队[J];中外法学;2012年01期
4 赵晓力;;中国家庭资本主义化的号角[J];文化纵横;2011年01期
5 孙笑侠;郭春镇;;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秀英;焦宝乾;;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2 白斌;;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3 许德风;;法教义学的应用[J];中外法学;2013年05期
4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5 莫梦笔;;浅谈我国的法教义学——以孙伟铭案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1期
6 贺剑;;编后小记[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刘一玮;;法教义学的发展——其与法典化的互动[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3年04期
8 张牧遥;龚怀军;;法教义学的法律思维及其三重控制——兼论程序的价值[J];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9 孙海波;;在“规范拘束”与“个案正义”之间——论法教义学视野下的价值判断[J];法学论坛;2014年01期
10 张牧遥;;法教义学视野下的法学教育[J];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人民大学 尤陈俊;不在场的在场: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之争的背后[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国政法大学 雷磊;什么是我们所认同的法教义学[N];光明日报;2014年
3 李学尧 王凌v,
本文编号:969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6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