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法治方式

发布时间:2017-10-05 13:28

  本文关键词:论法治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 法治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摘要】:2012年11月8号,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中共第一次提出“法治方式”一词,并赋予了其重要的使命和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法治方式,十八大为何提出法治方式,法治方式的提出有何意义,如何运用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以科学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做基础,法治方式才能更好地作用于社会实践。本文秉着这样的研究目的,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现状,对法治方式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对法治方式进行了界定,这其中又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法治,其次概述了法治方式的概念和内涵、特征;第二部分探究了法治方式的意义,分析认为法治方式首先是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法治方式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必由之路;第三部分讨论了法治方式的运用,其中包括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的关系,如何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方式的能力,以及如何推动法治方式的长久运用这几个问题。
【关键词】:法治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8
  • 1.1 本题目的研究意义7
  • 1.2 本课题国内进展情况7
  • 1.3 基本研究内容及创新点7-8
  • 2 法治方式的界定8-12
  • 2.1 法治的概念和内涵8-9
  • 2.1.1 法治的概念8
  • 2.1.2 法治的内涵8-9
  • 2.1.3 我国法治的特殊内涵9
  • 2.2 什么是法治方式9-12
  • 2.2.1 法治方式的概念和内涵9-10
  • 2.2.2 法治方式的特征10-12
  • 3 法治方式的意义12-17
  • 3.1 法治方式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12-13
  • 3.2 深化改革需要法治方式13-14
  • 3.2.1 深化改革需要依靠法治方式来保持稳定性13
  • 3.2.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法治方式13-14
  • 3.2.3 经济、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法治方式14
  • 3.3 推动发展需要法治方式14-15
  • 3.4 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需要法治方式15-17
  • 4 法治方式的运用17-24
  • 4.1 法治方式的运用离不开法治思维17-19
  • 4.1.1 什么是法治思维17-18
  • 4.1.2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18-19
  • 4.2 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19-21
  • 4.2.1 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关键在于运用法治平衡各方利益19
  • 4.2.2 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关键在于使市场法治化19-20
  • 4.2.3 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关键在于通过法治体现公平正义20
  • 4.2.4 运用法治方式维护稳定,,关键在于使维稳法治化20-21
  • 4.3 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方式的能力21-22
  • 4.4 如何推动法治方式的长久运用22-24
  • 5 结语24-25
  • 致谢25-26
  • 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探研[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刘冬;;谈中国法治化的路径抉择[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邢亮;;法治建设中的“政府悖论”[J];东南学术;2006年05期

4 姜福东;;法官的任务和法官的智慧[J];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5 范春莹;;价值衡量与法律智慧[J];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6 江方兵;;契约理念与法治政府的构建[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林瑛;;加强法制教育 建设法治国家[J];科技风;2009年01期

8 邓启权;唤醒法治意识 实施依法治国——关于公民法治观念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9 尹口,崔榕;论我国政府人的法治观念[J];行政与法;2004年01期

10 陈金钊;;法律研究与学习的智慧之窗[J];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富林;张泽鹏;;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庆中;杨武;;简论法治与科学发展观[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3 郑乃文;;孙中山民权思想对台湾法治社会建构之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4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唐卫星;;增强法治观念 提高执法水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蜜;;涉法信访与司法权威的确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原光;秦晓钟;;论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目标的实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8 胡云腾;黄斌;;董必武同志法治理念概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9 沈建华;;对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市场化进程中法治管理的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梁美彩;;谈谈护理质量中的护患纠纷与防范[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法治湖南建设的决议[N];湖南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陈壮志 肖忠华 记者 李勇;开展“法律六进”提高公民法治观念[N];湖南日报;2009年

3 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薛薇;法治应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N];检察日报;2011年

4 晏向华 刘卉;十年,程序法治观念深入人心[N];检察日报;2010年

5 记者 吴涛;全面提升交通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N];深圳特区报;2008年

6 徐菊根 记者 徐蕾;强化法治观念 促进社会和谐[N];南昌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白冰 通讯员 王安然;把法治之根植入干群心田[N];保定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杨栋;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N];天水日报;2008年

9 范广伟;关键:法治观念缺失[N];检察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郭春雨 张景义 本报通讯员 英宝庆;法治种子播撒校园[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和军;和谐法治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2 邱晓里;民主实现的法治机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夏雨;法治的传播之维[D];武汉大学;2012年

4 高照明;立法对法治的侵害[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岩;转型时期中国法治特点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关宇;法治缺失经济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惠建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尤春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中的契约文明与法治政府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杨俊;宪政下的刑事法治[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赵立伟;正当性:对昂格尔理论的一种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俊玲;论法治方式[D];重庆大学;2013年

2 陈婷婷;我国农民法治观念与法律行为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施岸;法治的主观向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周隆君;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青年法治观念的变迁与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周长秀;《南方周末》法治传播理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莹;“世俗理性人”的法治[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丽;《法治在线》栏目发展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霍佳;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路径[D];延安大学;2010年

9 薛啸;论法治的个案促进[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佳;晚清法治思想的变迁[D];鲁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7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77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6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