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里老解纷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7:34
本文关键词:明代里老解纷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里老解纷机制 教民榜文 运行模式 礼法合治
【摘要】:所谓里老解纷机制是指基层乡里被择任的德高望重、明辨是非的里老人,以教化为主旨利用其权威在申明亭内处理前来陈告的民事纠纷以及部分刑事纠纷,并作为诉至官府的前置程序的纠纷解决机制,这是明代初期朱元璋在继承历代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将自治与国家控制相结合的基层控制方式。洪武三十一年颁布的《教民榜文》标志着里老解纷机制的最终确立,也成为历来研究该制度的最重要的官方文本资料。本文在总结里老解纷机制形成背景的基础上,横向上分别从文本层面与实践运行层面对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纵向上展现了制度从兴至衰的演变过程,最后探讨了里老解纷机制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具体主要分五部分阐释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首先对从先秦至元代历代利用老人管理乡里事务的制度沿革按时间顺序进行了阐述,以此说明里老解纷机制是明初统治者在继承原有传统制度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的。接下来通过分析明初的经济现状、小农经济的特性、礼法结合与无讼的传统法律思想、精英实践主义以及明初越讼现实,分别从社会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基础以及政治需求角度论述了该制度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以《教民榜文》为主体从文本层面分析里老解纷机制的基本内容,详细论述制度的解纷主体--里老人的选任及任职资格、解纷范围、场所、制度保障和法律责任,全面反映了明初统治者所追求的里老解纷机制的全貌。 第三部分,从实践运行层面探索里老解纷机制的运行模式,这是本文重点分析对象也是创新点所在。以里老人在乡里解纷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及效果为标准分为“主导解纷模式”与“协助解纷模式”,依据综合反映明代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实态的大量史料(包括《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以及相关的族谱、墓志铭等珍贵史料),尽量全面展示里老解纷机制的实际实态。主导解纷模式下又分为独立解纷模式与众议模式,从程序启动到组成解纷人员再到解纷的方式与效力,流程式地表现了设立之初里老解纷机制良好运行的情况下的状况。协助解纷模式下,里老人主要起着调查勘验、调处审理、接受状投转呈政府的作用。运行模式的转变也反映了里老解纷机制从兴至衰的历程。 第四部分,在对史料的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里老解纷机制的衰落的时间为明代中后期,接下来从经济发展、里老人个人道德败坏、政府的限制与忽视三个方面阐述了里老解纷机制衰落的原因。同时这一部分内容也展示了该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第五部分,重点分析了里老解纷机制的历史价值及现代价值。该制度不仅是礼法合治思想下以教化为主旨的社会控制制度、将社会自治与国家干涉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法文化,而且对当今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尤其是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代 里老解纷机制 教民榜文 运行模式 礼法合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D929;K248
【目录】:
- CONTENTS6-8
- 内容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16
- 一、研究意义12-13
- 二、研究现状13-15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三、写作方法和创新点15-16
- 第一章 明代里老解纷机制形成背景16-27
- 一、制度渊源16-20
- (一) 先秦三老制度16
- (二) 秦汉三老制度16-18
- (三) 唐代耆老制度18-19
- (四) 宋代耆长制度与元代社长制度19-20
- 二、经济社会基础20-23
- (一) 明初农业发展概况20-21
- (二) 小农经济的固有特性21-23
- 三、文化思想基础23-25
- (一) 礼法合治思想23-24
- (二) 无讼思想24-25
- (三) 精英实践主义25
- 四、维护政权需求--解决越诉困境25-27
- 第二章 里老解纷机制的基本内容27-35
- 一、里老解纷机制确立27-29
- (一) 里老解纷机制确立过程27-28
- (二) 教民榜文地位28-29
- 二、里老解纷机制基本内容29-35
- (一) 解纷主体--里老人的选任及任职资格29-30
- (二) 解纷范围30-31
- (三) 解纷场所--申明亭31-33
- (四) 制度保障及法律责任33-35
- 第三章 里老解纷机制运行模式35-50
- 一、主导解纷模式35-44
- (一) 程序启动35-36
- (二) 组成解纷人员36-37
- (三) 解纷方式一--调解37-41
- (四) 解纷方式二--裁判41-42
- (五) 解纷效力42-44
- 二、协助解纷模式44-50
- (一) 调查勘验44-46
- (二) 调处审理46-48
- (三) 接受投状转呈政府48-50
- 第四章 里老解纷机制的衰落50-56
- 一、里老人道德败坏恶化50-53
- 二、朝廷的限制与漠视53-56
- 第五章 里老解纷机制的价值56-60
- 一、礼法合治思想下以教化为主旨的社会控制制度56-57
- 二、将社会自治与国家干涉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机制57-58
- 三、里老解纷机制对当代基层社会的借鉴意义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词66-67
- 附表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秀桃;中国古代礼法合治思想在基层乡里社会中的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刘道胜;;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以文书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J];法学杂志;1998年01期
4 余兴安;;明代里老制度考述[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2期
,本文编号:1121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2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