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06:34
本文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研究
【摘要】: 试行五年以来,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良好。但就现阶段该制度是否应当立法、应当怎样立法和立法内容的问题,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以下三部分的论证,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系统论证了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答该制度是否应当立法及立法是否可行的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是确认该制度深入发展后的性质、落实司法改革成果、吸取人民陪审员制度发展的教训、与即将修改的相关法律进行衔接的需要;而该制度发展趋势良好,立法既有成功先例可循,又符合党的政策主张和我国司法改革的部署要求,所以现实可行。 第二部分规划了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的步骤,提出了立法的基本要求,解答应当怎样立法的问题。本文认为立法工作需要统筹规划,逐步实现与即将修改的法律进行衔接、地方立法、国家立法。同时,立法应当总体上实现该制度向独立的外部监督、刚性的权力监督、平民化的监督转化。 第三部分就人民监督员制度实现地方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方案,解答现阶段该制度立法内容的问题。本文就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机构及成员、适用案件及评议的范围、监督的程序及监督意见的效力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希望通过地方立法达到既落实该制度前一阶段试行成果,又促进后一阶段试行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制度 立法 地方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6.34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9-16
- (一) 现阶段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必要性9-12
- 1.确认制度性质的需要9-10
- 2.落实司法改革成果,提高法律监督效果的需要10-11
- 3.吸取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教训,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11-12
- 4.把握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修改的契机与之进行衔接的需要12
- (二) 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可行性12-16
- 1.试行工作成效明显,制度发展趋势良好12-13
- 2.国内外相关制度已经纳入法制轨道13-14
- 3.符合党的政策主张与我国司法改革的要求14-16
-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总体步骤和基本要求16-25
- (一)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步骤16-20
- 1.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18
- 2.逐步实现地方立法18-19
- 3.因时制宜,实现国家立法19-20
- (二) 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基本要求20-25
- 1.实现该制度向独立的外部监督的转化20-21
- 2.实现该制度向适当刚性的权力监督的转化21-23
- 3.实现该制度向平民化监督的转化23-25
-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初步构想25-48
- (一) 人民监督员25-33
- 1.人民监督员的组织模式25-26
- 2.备选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解除及任期26-33
- (二)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33-36
- 1.适用案件的范围33-35
- 2.判断评议的范围35-36
- (三) 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及效力36-43
- 1.启动时间、启动方式及回避36-39
- 2.监督程序39-41
- 3.评议、表决意见的效力和处理方式41-43
- (四) 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43-48
- 1.人民监督员制度经费保障43-45
- 2.人民监督员安全的保障45-46
- 3.人民监督员行使监督权的保障46-47
- 4.人民监督员的义务和责任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姝;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0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3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