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的人权之维——以“诉讼爆炸”为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3 16:39
本文关键词:司法改革的人权之维——以“诉讼爆炸”为视角的分析
【摘要】:社会转型与法治的推行,导致中国社会中的诉讼数量急剧增加。这种"诉讼爆炸"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公民人权保障诉求与司法资源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司法权及司法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面对人权体系的开放性与诉权的积极主张,我国应当从司法体制本身来寻求"诉讼爆炸"现象的解决之道。为了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缓解司法机关的诉讼压力,我国的司法改革应当严格遵循人权的限度,在权力的暴力性与自我约束、权利竞争关系以及改革与诉权实现等层面重新构筑司法体制,以缓解人权保障与司法供给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1&ZD055)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宪法视角下人权司法保障研究》(14BFX023)的资助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近年来,诉讼数量的激增为司法机关乃至整个司法体制带来巨大的负担。有学者将之称为“诉讼爆炸”,并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凸显了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的社会基础。按照现代法治理念,以诉权为基本权利的人权保障的确构成法治体系的逻辑起点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愉;;诉讼的价值、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读奥尔森的《诉讼爆炸》[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余春红 通讯员 张兴平;成功应对“诉讼爆炸” 不断提升司法公信[N];浙江法制报;2012年
2 袁好峰邋孙鹏;“诉讼爆炸”现象调查[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记者 陈菲 隋笑飞 胡浩;加强调解应对“诉讼爆炸”[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旦 实习生 崔素华 ;向外地借法官应对“诉讼爆炸”[N];广州日报;2005年
5 苏良波;应对“诉讼爆炸”的四点对策[N];江苏经济报;2007年
6 林劲标 凌蔚;突围“诉讼爆炸”:案结事了之禅城模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法院 周海浪;让司法建议更有力量[N];人民法院报;2012年
,本文编号:1219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21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