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判决理由的详略之辩: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发布时间:2018-01-27 09:39

  本文关键词: 可接受性 判决理由 合法性 合理性 司法过程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能够弥补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缺陷,可接受性标准能够用来对司法过程作出综合性评价,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衡量判决理由的质量。虽然加强判决理由的说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呼唤,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简单地认为判决理由越详细质量就越高,而应当在综合考量之后,以提升判决的可接受性为目标对判决理由的详略作出规划和设计。
[Abstract]:The acceptability criterion can be us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judicial process because it can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legality and rationality . The criterion i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judgment reason . Although the reas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judgment have become a universal call , the higher the detailed quality of the judgment reason can not be considered simply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 the more detaile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judgment reason should be ma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decision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FX002)
【分类号】:D916.2
【正文快照】: 一、接受:司法过程的目标指向“徒法无以自行”。就当下的中国法治进程而言,立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如何具体地适用和执行这些法律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从近几年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来看,司法领域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毅,林喜芬;从“无理”的判决到判决书“说理”——判决书说理制度的正当性分析[J];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2 谭兵,王志胜;论法官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同质化——兼谈中国法官队伍的现代化问题[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正祥;论犯罪嫌疑人申诉和控告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姚正祥;论取保候审制度的终结──兼谈保释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孙洪坤;;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6 杨蔼,陈良刚;WTO与我国司法审查标准[J];比较法研究;2002年02期

7 左卫民,谢鸿飞;法院的案卷制作——以民事判决书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8 龚曙东;日耳曼法的启示——从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谈起[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9 周安平;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原则与目标模式[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希尧;;海事私法统一解释问题研究[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美君;;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道德批判[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2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马青波;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分析[D];湘潭大学;2001年

4 洪更强;论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胡秋明;论审前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李红枫;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刘月楚;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张娅娅;刑事起诉制度的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张颖;论行政立法及其监督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周丽;社会变革·法治进程·法治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解平,黄再再,金权;从案例→到判例——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案例之判例化改造[J];法律适用;2003年09期

2 吴美来,眭欧丽;我国“有限判例制度”的构建[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3 阮防,邵培樟,李唐;试论建立我国的判例法制度[J];法学评论;2005年04期

4 高宏伟,虞浩;从经济学视角寻找一个最优解[J];法学;2003年06期

5 李友根;;容忍合理损害义务的法理——基于案例的整理与学说的梳理[J];法学;2007年07期

6 刘志德,危兆宾,张松柏;判例法制度构建探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王长江;论我国裁判文书理由模式的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洪跃雄;论判例法在《国家赔偿法》的运用[J];江汉论坛;2004年06期

9 刘磊;法律变迁与司法自治——一个以判例法为中心的考察[J];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兆丹;;如何促进检察量刑建议的可接受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2 王敦生;吴雅莉;;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J];福建法学;2011年02期

3 何美欢;;案例指导制度的域外经验[J];中国法律;2010年05期

4 胡玉鸿;;面对案例指导制度的忧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田勇军;;论行政判决之既判力——以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比较为视角[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6 刘叶思;;和谐司法视野下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林林;;直觉在疑案裁判中的功能[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王德新;;论约束性自由心证制度的构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刘璐;;略论预决事实产生预决效力的要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10 李磊;;清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及现代借鉴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龚恒超;;提高司法判决可接受性需要更多“揆情度理”——学习董必武法学思想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2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孔嘉;;网络与电子商务诉讼中的证据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方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二元构造论——兼谈司法大众化与职业化的冲突与融合[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员娇;胡伟;;董必武群众路线司法观的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7 吴亚红;;司法实践中的实质推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王培光;冼景炬;;香港中文判决书的语言问题[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郝建设;;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群阳 张福庆;民事判决书应详写判决理由[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尹宁宁;成都中院要求再审法律文书完整表述请求 强化判决理由[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王S;南湖 公开33个办案环节[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张宝成;西安中院架起知民意连心桥[N];西部法制报;2010年

5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中;寻求至当的司法[N];检察日报;2009年

6 朱伟萍;涉诉信访情况的分析与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人民法院 姜旭;裁判文书通俗化是司法为民的基本体现[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宗志强;淄博中院推行“判后释法”受到群众欢迎[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记者 杜中杰 通讯员 陶志蓉 李汝银;昌平“法官答疑”解民忧暖民心[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高一飞;何不设立法庭电视台直播审判[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滇;当代中国判决理由合理性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肖晖;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召;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会娟;判决理由的正当性与“现行观念”的博弈[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宋娇娇;判决理由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文娟;民事判决理由的效力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夏丽君;试论诉讼裁判可接受性[D];南京大学;2012年

5 亢婷婷;民事判决书基本模态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韩邦舜;判决理由的功能及其完善途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鲍然;论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管舒;论民事诉讼事实真伪不明的防范与应对[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邓鹏飞;刑事裁判法官反对意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沈宝琴;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8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468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