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社会现状与能动司法模式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 社会转型 能动司法模式 权利先导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能动司法是指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动司法的关键是要回答面对疑难问题时司法是否可以突破既有法律的框架去寻求妥当的结论。司法模式的选择根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双面社会结构和利益转型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司法必须走出"恪守法律"的泥沼而转向创新建立能动司法模式。建构能动司法模式的价值指向是社会和谐,准则是法律工具主义,方法是权利先导机制。
[Abstract]:Active justice refers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judiciary and actively serv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To serv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key to the activ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to answer whether the judicial system can break through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and seek appropriate conclusion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 questions. The choice of the judicial model is rooted in the specific social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 social structure and interest transition determine that the judiciary must go out of the mire of "abiding by the law" and turn to innovat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active judicial model.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tive judicial model is social harmony. The criterion is legal instrumentalism and the method is the leading mechanism of righ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FX009)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9YBA154) 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11RWSK010)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景文,斯图尔特·马考利;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2 徐亚文;邓珊珊;;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语义与实践[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3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4 陈云良;法的模糊性之探析[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5 公丕祥;;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意义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杨建军;;中国能动司法理论的宪政逻辑[J];法学论坛;2011年01期
7 杨力;;风险社会下的新能动司法:司法多边主义构想[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张榕;;我国最高法院能动司法的路径选择[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农村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2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公丕祥;;当代中国的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基于中国司法国情的初步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叶传星;论设定法律责任的一般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李连祺;;俄罗斯的大国法治建设:现状、难题及发展趋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3期
6 胡键;试析普京的治国方略[J];今日东欧中亚;2000年02期
7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8 公丕祥;;能动司法与社会公信:人民法官司法方式的时代选择——“陈燕萍工作法”的理论思考[J];法律适用;2010年04期
9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10 顾培东;;司法能动主义的蕴含[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王银胜;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是人民法院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原动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傅郁林;审级制度与法制统一[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永坤;;法律工具主义及其对司法的影响[J];学习论坛;2006年07期
2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检察官;2010年19期
3 庞凌;法院如何寻求司法能动主义与克制主义的平衡[J];法律适用;2004年01期
4 林维;;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转处理念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徐璐;论社会转型时期执法者心态变迁及其对执法活动的影响[J];政法论丛;2003年05期
6 李桂林;;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实行条件——基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考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徐昀;;非正式开庭视角下的程序与法官[J];开放时代;2006年06期
8 肖金明;;传统与转型:坚守正义、守护良知和维护荣誉[J];政法论丛;2009年01期
9 ;著名法学家张卫平教授来我院讲学[J];政法学刊;2010年03期
10 陈刚;上访老户成因及其对策[J];山东审判;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徐泽蕾;顾颖;;浅谈如何加强女司法警察的执法能力[A];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钱斌;;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与涉诉信访解决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分析样本[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姜方炳;;传承与超越:现代乡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建构[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革;;法律救助 人皆可享——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应援尽援的国家法律救助计划的建议[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雅琴;;人民法院应对群体性纠纷的若干理性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章志远;高中红;;团体诉讼: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的一种路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前言[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秦兵;;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改革促进化解社会矛盾——谈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和团队化管理[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议程[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东兵;能动司法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意义[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周刚志;社会转型与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之构建[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 王彬;司法能动主义溯源及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河北省深泽县人民法院 王军锋;审判实践中的司法能动主义走向[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动主义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报;2010年
6 西南政法大学 郝振江;司法能动主义与我国非讼事件程序法的制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玉;弘扬正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N];青岛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玉;弘扬正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N];青岛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玉;弘扬正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N];青岛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玉;弘扬正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N];青岛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4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长鸣;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8年
2 李年终;我国“诉调对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3 刘洁;论司法能动主义[D];河北大学;2007年
4 许凤伟;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林感;司法能动主义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6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7 郭俊伟;对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思考[D];宁波大学;2011年
8 蔡丽敏;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莉;司法能动主义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倜;司法能动主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8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1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