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证据裁判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0:18

  本文关键词:证据裁判原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裁判 认识论 程序正义 事实 证明


【摘要】: 证据裁判原则,台湾地区的学者又称之为“证据裁判主义”,作为证据法乃至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依据证据。在日本,对证据裁判原则的研究是建立在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7条所规定的“认定事实,应当依据证据”的基础之上的。 证据裁判原则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早期判断案件事实的依据是神灵的意旨,不存在证据裁判的问题,这一时期可称之为“前证据裁判时期”或“非证据裁判时期”。随着否定神判和人类理性的觉醒,神明裁判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一种前所未有的“以事实求证事实”的司法证明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证据裁判。由于中世纪和现代社会在诉讼模式、诉讼价值、诉讼目的、人权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证据裁判的历史又可以分为“古典证据裁判时期”和“现代证据裁判时期”。 证据裁判原则的理论基础至少由哲学、法理学和程序法学三部分构成。哲学上的理性主义要求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客观、稳定而不能冲动、盲目,证据裁判原则认定事实以证据为依据,正是一种理性的裁判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认识论中实在论的一种,很好地解释了在证据裁判过程中,人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证据裁判原则也反映了法理学中的法律价值理论关于秩序、正义、效率等诸多法律核心价值对认定事实、裁判案件的要求。程序法学理论中的程序正义观确保了证据裁判的正当性;诉讼认识论实际是上是哲学认识论在诉讼上的反映,它告诉我们相对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言,证据裁判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认识。 证据裁判原则的内涵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证据裁判原则已由强调其时代意义过渡到了规范意义。现代证据裁判原则肇始于刑事诉讼领域,同样适用于民事和行政诉讼。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裁判者认定案件事实只能依据证据,而不是任何其他别的东西。认定事实的证据必须是符合证据属性的证据,即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证据裁判原则下的“事实”包括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和须以证据证明的事实。证据裁判原则与证明论中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一起构成了认定案件事实的充分必要条件。证据裁判原则在三大诉讼中有极少的一些例外,但并不妨碍其成为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证据裁判原则与证据法的另一基本原则——自由心证原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证据法的基石。 证据裁判原则在多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诉讼活动野蛮与文明、愚昧与科学、非理性与理性的分水岭;规定了诉讼程序的意义和内容;对司法官自由判断证据作出了限制,有效地防止了主观臆断;对诉讼法学理论的基本范畴一一有所关照和回应。而司法独立、审判公开、说明判决理由制度和诉讼救济机制共同构成了证据裁判原则的保障。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诉讼中承认或体现了证据裁判原则,只是在形式和要求上有一些差异。中国的立法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已经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接下来除了应该在三大诉讼法的修改中将证据裁判原则固定下来以外,理论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结合中国内外法治环境以及三大诉讼法在证据问题上的共性与个性,从证据、事实、证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保障机制等各个方面入手完善对证据裁判原则的研究。
【关键词】:证据裁判 认识论 程序正义 事实 证明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5.1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引言10-11
  •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历史演进11-14
  • (一) 前证据裁判时期12-13
  • (二) 古典证据裁判时期13
  • (三) 现代证据裁判时期13-14
  •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理论基础14-22
  • (一) 证据裁判原则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与认识论14-16
  • (二) 证据裁判原则的法理学基础——法律价值理论16-20
  • (三) 证据裁判原则的程序法学基础——程序正义观与诉讼认识论20-22
  • 三、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22-32
  • (一) 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范围22-24
  • (二) 证据裁判原则中的“证据”24-26
  • (三) 证据裁判原则中的“事实”26-28
  • (四) 证据裁判原则与证明责任28-30
  • (五) 证据裁判原则与证明标准30
  • (六) 证据裁判原则与自由心证原则30-32
  • (七) 小结:现代证据裁判原则的内涵32
  • 四、证据裁判原则的意义及其保障机制32-37
  • (一) 证据裁判原则的意义32-35
  • (二) 证据裁判原则的保障机制35-37
  • 五、实践中的证据裁判原则37-41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裁判原则37-39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裁判原则39-40
  • (三) 中国的证据裁判原则40-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7
  • 后记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证据裁判原则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2 姚莉;;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研究的理路、反思与超越[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3 汪一江;;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晓冰;;“大调解”背景下法院调解制度重构之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邓伯军;;意识形态:一种哲学层面的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6 王金贵;;重视“证据裁判原则” 促进刑事诉讼法治化[J];人民检察;2011年04期

7 丁泽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论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8 张苗苗;;马克思自然观的多维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武志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党的两个历史决议[J];宁夏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军科;;洛克和休谟:从哲学到政治学[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序;;论颜元的二重化认识论[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2 李明轩;;重读李普曼与杜威的论战:为李普曼翻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3 李建明;朱亚宗;;爱因斯坦与皮亚杰认识论思想之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王瑶瑶;;皮肤激光医学的哲学思考[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于奇智;;德勒兹—伽塔利与欲望机器认识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曾乐山;;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认识论和方法论[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7 蔡鹏;;浅析教条主义的认识论特征[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中枢;;教育人种志的认识论思考[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肖先福;;医师的能力与认识论和方法论[A];全国疑难性心脑血管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及讲习班(第七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李娜;;认识论模态逻辑E-系统的布尔值模型[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斗斗 本报见习记者 李娜;证据裁判原则首次获明文确认[N];法制日报;2010年

2 ;死刑案首次明确证据裁判原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证候的“认识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陈新汉;新世纪认识论发展的生长点[N];光明日报;2002年

5 张斌 刘品新;简易审如何进行“证据裁判”[N];检察日报;2003年

6 卢山 承钧;宿迁中级法院有效规范证据裁判把牢“生命线”[N];江苏经济报;2010年

7 向世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从认识论角度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N];北京日报;2001年

8 曾淑花;哲学中心转向意味着什么?[N];中山日报;2008年

9 周春水;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认识论比较[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杨国荣;冯契的哲学沉思[N];文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明和;司法解释认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川津康弘;《淮南子》认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吴宏耀;诉讼认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冬冰;新观念,新道路[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田玉;诉讼真实观的演变及其程序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韬;证据裁判原则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2 卫金辉;当代自然主义科学哲学论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婷婷;关于我国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喜梅;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新星;试论罗素哲学的认识论意义[D];延边大学;2004年

6 苏洁;试论陆王心学与儒家人格意志[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贵扬;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8 任姣婕;自然主义认识论背景下的规范性重建[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陈官;遏制刑讯逼供刍议[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刘玉静;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91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91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