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与非诉救济

发布时间:2017-03-21 19:12

  本文关键词: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与非诉救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然而公司僵局在我国的公司实践中频繁地发生。公司出现僵局时,公司如同死机一般,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对公司本身、公司股东、利益相关人甚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探求公司僵局出现的原因,找到解决公司僵局的最优途径成为了公司法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公司僵局纠纷解决途径的研究只是单一从司法介入或者非诉救济进行,没有将两者联系起来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通过对比非诉救济与司法介入之间的优缺点,寻求公司僵局不同情况下的最优解决途径,并对两者存在的缺陷作进一步完善。本文从中国首例合资煤矿僵局案例入手,对山西亚美大宁公司的公司僵局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引出了公司僵局的救济方式。从四个部分对公司僵局的非诉救济与司法介入制度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公司僵局的法律特征。从公司僵局的内涵出发,分析公司僵局的特征、分类、成因和危害。通过对公司僵局内涵和特征的阐释,对公司僵局有了准确的界定;对公司僵局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辨析不同情况下的公司僵局;分析公司僵局的成因,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更加深入理解公司僵局;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阐明公司僵局对公司本身、公司股东、利益相关人甚至整个社会的严重危害,得出公司僵局救济的紧迫性。解决公司僵局有司法介入和非诉救济两种方式,其中,司法介入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方式。笔者就从司法介入入手阐释解决公司僵局的途径。 第二部分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具体规定是司法介入的依据,是公司僵局解决的最后保障。但是在法律具体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司法介入公司僵局有许多障碍和弊端,必须从制度上不断完善,并且对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前提做相关的硬性规定。笔者认为公司僵局解决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非诉救济。 第三部分公司僵局的非诉救济。非诉救济方式灵活多样,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完善的法律制度。笔者认为有四种公司僵局的非诉救济方式。首先是章程的自我完善;第二是股权的转让;第三是调解的运用;最后是仲裁的选择。通过具体的阐释,了解各自的适用范围、优势;找出各自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意见。 第四部分通过前面司法介入和非诉救济优缺点的阐释,找到公司僵局不同情况下的最优解决途径。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通过与我国立法状况和司法实践的对接,找到两种公司僵局解决方式的切合点,完成两者的衔接和转换,建立多角度、立体化的公司僵局纠纷解决措施,力求能够为《公司法》中公司僵局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实务处理上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公司僵局 司法介入 非诉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公司僵局的法律特征11-19
  • 1.1 公司僵局的内涵11-12
  • 1.2 公司僵局的特征12-14
  • 1.2.1 公司僵局状态下主体之间的激烈对抗性12-13
  • 1.2.2 公司权力系统运行的瘫痪性13
  • 1.2.3 公司僵局状态的时间持续性13
  • 1.2.4 公司僵局行为本身的非违法性13-14
  • 1.2.5 公司僵局的难以打破性14
  • 1.3 公司僵局的分类14-15
  • 1.3.1 按照形成公司僵局的公司机构进行分类14-15
  • 1.3.2 按照表决权行使情况进行分类15
  • 1.3.3 按照是否存在公司法范畴内的基础争端进行分类15
  • 1.3.4 按照公司僵局行为本身的非违法性进行分类15
  • 1.4 公司僵局的成因15-17
  • 1.4.1 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和“人合性”16
  • 1.4.2 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规定16
  • 1.4.3 股东不得随意抽回出资16
  • 1.4.4 公司成立时不可能考虑到各种突发因素16-17
  • 1.5 公司僵局的危害17-19
  • 1.5.1 对公司的危害17
  • 1.5.2 对股东的危害17-18
  • 1.5.3 对公司其他利益相关人及社会的危害18-19
  • 第二章 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19-27
  • 2.1 我国立法上关于公司僵局的规定19-22
  • 2.2 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障碍和弊端22-23
  • 2.2.1 公司章程的作用被忽视22
  • 2.2.2 公司法的规定可操作性差22
  • 2.2.3 破解公司僵局的手段唯一性和后续的不完备性22-23
  • 2.3 司法介入公司僵局途径的完善23-27
  • 2.3.1 建立公司的自力救济制度23
  • 2.3.2 建立债权人保护制度23
  • 2.3.3 建立公司僵局的整体托管制度23-24
  • 2.3.4 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前提24-27
  • 第三章 公司僵局的非诉救济27-40
  • 3.1 非诉讼救济途径的可行性论述27-29
  • 3.1.1 非诉讼方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27-28
  • 3.1.2 非诉救济在我国有着完善的法律制度28
  • 3.1.3 非诉救济方式灵活多样28-29
  • 3.1.4 非诉救济符合多方利益诉求29
  • 3.2 非诉救济途径:章程的自我完善29-31
  • 3.2.1 表决制度的适度改造29-30
  • 3.2.2 僵局处理条款的规定30
  • 3.2.3 作用发挥的补充:股东间的协议30-31
  • 3.3 非诉救济途径:转让的股权31-33
  • 3.3.1 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31-32
  • 3.3.2 股权转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32-33
  • 3.4 非诉救济途径:调解的运用33-37
  • 3.4.1 调解方式解决公司僵局的优点33-34
  • 3.4.2 调解的原则34
  • 3.4.3 调解规则的优化设计34-36
  • 3.4.4 调解处理公司僵局的缺陷和相应补救36-37
  • 3.5 非诉调解途径:仲裁的选择37-40
  • 3.5.1 仲裁是商事领域的最重要纠纷解决机制37-38
  • 3.5.2 仲裁在解决公司僵局方面的优势38
  • 3.5.3 公司僵局仲裁的缺陷和进一步完善38-40
  • 第四章 公司僵局的多元化解决途径40-44
  • 4.1 公司僵局救济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40
  • 4.2 公司僵局救济体系的原则40-42
  • 4.2.1 穷尽内部救济原则41
  • 4.2.2 尽量维护公司的主体资格原则41
  • 4.2.3 不断完善外部救济途径原则41
  • 4.2.4 对股东诉讼的权利作出相关限制的原则41-42
  • 4.3 公司僵局的多元化救济42-44
  • 4.3.1 公司僵局救济的基本思路42
  • 4.3.2 公司僵局多元化解决途径的发展和完善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季卫东,易平;调解制度的法律发展机制——从中国法制化的矛盾入手[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2 冯明;;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与预防——兼评中国首例合资煤矿僵局[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0期

3 窦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与人合性维持[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4 任俊琳;;公司僵局的法律解读[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旭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良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超贤;公司僵局的预防与救济[D];郑州大学;2011年

2 蔡东松;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陈庆;论公司僵局及其法律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赵静;论公司僵局的仲裁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周科;论公司僵局下的司法介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张璐;公司僵局及其司法介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宋雪娇;公司僵局的救济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鲁长松;论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D];安徽大学;2010年

9 胡镜;公司僵局的非诉讼救济[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与非诉救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60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0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