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0:07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是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同时承担决策带来的风险,而企业经营权却属于企业的管理层,,所有者和管理层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的目标并不相同,因而会产生利益冲突,管理层有可能通过牺牲股东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解决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股权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制度是对公司管理层的一种长期性激励制度,其实现的方式通常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等。理论上讲,股权激励制度通过让企业管理层以一定方式获取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将管理层的利益、股东利益、企业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能够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从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升企业业绩。但在实际中,股权激励制度是否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很多学者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我国沪深两市2006-2011年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101家上市公司为对象,对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对该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目的有所裨益。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知识做了阐述,包括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股权激励的构成要素以及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激励对象、激励数量、行权价格、时间安排、行权条件、股票来源、资金来源等。股权激励有三大理论,分别是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实施的现状。股权激励在我国一共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引入期、尝试期、调整期、以及推广期。此外,第二部分还从股权激励的股权性质、股权激励的行业分布、股权激励的要素设计三方面分析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运用描述性统计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股权激励有效期长短与企业绩效以及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股权激励比例的增加,委托代理成本减少(2)股权激励比例与企业业绩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3)在制度允许范围内,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委托代理成本越小(4)股权激励有效期长短对企业业绩无显著影响。第四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职业经理人的选拔不够科学、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问题、股权激励指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够科学。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科学地选拔经理人、合理制定股权激励方案等。
【关键词】:股权激励 实施效果 企业业绩 委托代理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6;F275;F272.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6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3-14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4-15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15-16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6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5 论文创新点16-18
  • 第二章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18-25
  • 2.1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18
  • 2.2 股权激励的模式和构成要素18-22
  • 2.2.1 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18-19
  • 2.2.2 股权激励的构成要素19-22
  • 2.3 股权激励的基础理论22-25
  • 2.3.1 委托代理理论22
  • 2.3.2 人力资本理论22-23
  • 2.3.3 激励理论23-25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25-32
  • 3.1 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25-26
  • 3.2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26-32
  • 3.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股权性质分析26-27
  • 3.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行业分析27-29
  • 3.2.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要素设计分析29-32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分析32-40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2-33
  • 4.2 变量定义33-34
  • 4.2.1 被解释变量33
  • 4.2.2 解释变量33
  • 4.2.3 控制变量33-34
  • 4.3 模型建立34
  • 4.4 样本选取34-35
  • 4.5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35-40
  •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5-36
  • 4.5.2 相关性检验36
  • 4.5.3 多元回归分析36-40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40-48
  • 5.1 实证研究结论40
  • 5.1.1 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40
  • 5.1.2 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40
  • 5.2 研究结论的分析与解释40-44
  • 5.2.1 资本市场不够完善41
  • 5.2.2 职业经理人的选拔不够科学41-42
  • 5.2.3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问题42
  • 5.2.4 股权激励指标的单一性、片面性42-43
  • 5.2.5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够科学43-44
  • 5.3 完善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建议44-48
  • 5.3.1 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44
  • 5.3.2 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科学地选拔经理人44-45
  • 5.3.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5
  • 5.3.4 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45
  • 5.3.5 合理制定股权激励方案45-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作者简介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雷;宋顺林;;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基于上市公司2000~2004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2 余剑;何文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2012年05期

3 高峰;夏爱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探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齐晓宁;武妍f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2年07期

5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5期

6 胡铁军;关明坤;李焱斌;;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吴军辉;吴志辉;;我国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8 张欣;管雪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1年10期

9 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10 吴育辉;吴世农;;企业高管自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军;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74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3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