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与被告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及第三人三亚渡假村有限公司损害股东利益纠纷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5 02:14

  本文关键词: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与被告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及第三人三亚渡假村有限公司损害股东利益纠纷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当前发生的与股东权利滥用相关的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我国现行《公司法》第20条规定了股东权利滥用的责任承担。该条第3款也被视为是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公司法中的一般规定,弥补了因公司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导致的对债权人保护不足的局限性。但是,随着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是股东权利滥用、其构成要件是什么、股东权利滥用可能产生什么损害、对不同的损害应当通过何种手段来救济等一系列问题,从法条表面难以得出太多结论。尤其是在“滥用股东权利”行为的认定上,当前的规定还是比较模糊。我国历来奉行民商合一,民法的基本原理当然也适用于商法,股东权利滥用的禁止,正是民法中禁止权利滥用在商法中的延伸与体现。虽然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权利滥用相关问题均有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商榷之处。 本文案例选取的是经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理并经最高人民法院二审改判的案子,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案例中出现的股东权利滥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 第一部分:案件基本情况介绍。首先,简要介绍案情;其次,归纳案件争议焦点;最后,相应概述判决理由。 第二部分:针对股东权利滥用相关问题的解析。首先,对股东权利滥用进行一个总体的概述;其次,针对它的构成要件及它与侵权行为的区别进行进一步阐述;再次,论述股东权利滥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可能产生的损害后果;最后,股东权利滥用的救济方式与手段。 第三部分:结合法理分析对案件及其判决进行综合评析。以一审被告不存在滥用股东权利的行为为分析基础,阐述二审法院判决的合理性。 第四部分:对该案例的研究结论。对于本案的裁判,其实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层层的说理,让判决更加令人信服,在二审法院的判决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其理论深厚,法律理解到位,这是值得肯定的。 第五部分:由该案例引发的启示。虽然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权利滥用相关问题均有规定,但是什么是股东权利滥用、其构成要件是什么、股东权利滥用可能产生什么损害、对不同的损害应当通过何种手段来救济等一系列问题,从法条的表象上难以得出太多结论。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商榷之处。鉴于理论的抽象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应通过细化立法以加强其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个案的公平与正义,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立法完善,还有利于公司、股东及公司的债权人的权益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股东 滥用股东权利 公司人格否认 股东代表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D920.5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一、 案件的基本情况11-14
  • ㈠ 案情简介11-12
  • ㈡ 案件争议焦点12
  • ㈢ 法院裁判12-14
  • 1. 一审法院判决12-13
  • 2. 二审法院判决13-14
  • 二、 滥用股东权利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14-26
  • ㈠ 滥用股东权利概述14-16
  • 1. 滥用股东权利的概念14-15
  • 2. 滥用股东权利与一般民事权利滥用的异同15-16
  • ㈡ 滥用股东权利的构成要件及其与侵权行为的差别16-17
  • 1. 滥用股东权利的构成要件16
  • 2. 与侵权行为的差别16-17
  • ㈢ 滥用股东权利的表现形式和可能产生的损害后果17-18
  • 1. 滥用股东权利的表现形式17-18
  • 2. 滥用股东权利可能产生的损害后果18
  • ㈣ 针对滥用股东权利的行为的救济方式与手段18-26
  • 1. 直接损害公司利益时的救济方式与手段18-22
  • 2. 直接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滥用股东权利行为的救济方式与手段22-23
  • 3. 直接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滥用股东权利行为的救济方式与手段23-26
  • 三、 结合法理分析对案件及其判决进行综合评析26-27
  • 四、 案件的研究结论27-28
  • 五、 本案研究的启示28-30
  • 参考文献30-32
  • 一、 中文类参考文献30-31
  • (一) 著作类30
  • (二) 论文类30-31
  • (三) 其他类31
  • 二、 外文类参考文献31-32
  • 致谢32-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斌;;执行难的法律思考及解决建议——建立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和设立拖欠巨额债务不还罪是解决执行难的有效方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胡小红;;经济法学视野中的行政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马强;;关于一人公司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邵小平;;论瑕疵出资对公司独立法人格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刘亚莉;;公司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喻胜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出资不实民事责任剖析——关于《公司法》第84条、94条之系统解释[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王雷;;不真正连带责任与其他侵权责任形态的关系及适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林艳琴;丁清光;;完善私营企业财产权利的法理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平;;对德国民法法人制度的借鉴与反思[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胡鸿高;;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利益相关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朱铭来;练姿秀;王惠君;;责任保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6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李青武;;中国入世后完善公司信用法律制度的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8 杨志敏;;职权分开原则与专利侵权诉讼——关于中止程序与法院能否审理无效事由的再思考[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9 阎华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10 汪金超;;浅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挽澜;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静;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超;论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老

本文编号:307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07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