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非讼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8:11

  本文关键词: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非讼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制度就像曾经存在过的封建制度一样,依法配置公司的权、责、利,如今已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在这一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公司治理始终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命题。在公司外部治理环境方面,与政府、中介机构的干预机制相比,法院的司法介入机制是解决公司治理纠纷和保护股东、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之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理论上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可以失灵,政府可以失灵,中介组织也可以失灵,但法院不能失灵。然而,在我国公司(企业)法治领域,针对一些实体权利非争议性或法律关系非对抗性类型的公司治理纠纷案件,法院(司法争讼机制)发生了传统法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司法失灵现象。即迄今为止,无论是实体法完善论,程序法完善论,还是法律解释论等现有理论学说,均未将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失灵现象上升为一种理论问题,并对其发生的成因及法律应对策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鉴于此,本文从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进路与限度出发,对这一研究盲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将抽象的公司自治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企业(公司)运行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法律理论策略。法律机制论的基本主张:“对于强争议性或对抗性类型的公司治理纠纷,司法争讼机制更具魅力和有效;对于弱争议性或非对抗性类型的公司治理纠纷,司法非讼机制则更加适度和高效”是本文提出并全面展开论证的理论命题。 本文从公司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之法学内部交叉学科视角出发,立足于法学理论,而非法律制度层面的研究。全文有两条清晰可见的“理论红线”贯穿始终:在内容上,发现并引伸出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存在机制失灵现象这一理论假设,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出现该现象的成因及其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于国家积极有限干预原则兼顾公司自治原则为核心理念的(公司治理)司法非讼机制理论,将司法争讼机制和司法非讼机制视为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或处理公司治理纠纷的两种基本法律策略,两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功能互补、法理协调;拓展了我国公司法等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两个法学领域的学术版图;提炼出诸如“非讼-类型化”、司法非讼机制理论体系和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第三条道路等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在方法上,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从我国本土问题出发,从现象背后产生的成因出发,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进路与限度这一理论命题。注重先从经验到理论的归纳,再从理论到应用的演绎相结合的研究范式。依据这一理论线索,文章框架由如下几部分构成: 首先,问题是开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导论部分从两类经典案例出发(一则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案件,另一则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案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假设,并由此引出本文需要加以论证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命题。 第二,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失灵现象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存在于中国司法实践中的普遍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但根本成因乃在于“纠纷解决机制的单一性、局限性与公司治理纠纷的多样性、特殊性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1,本文第一部分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实证研究法将导论部分提出的理论假设放到更多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纠纷中去检验,由此发现我国司法运行机制在公司治理邻域失灵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第三,为克服上述失灵现象,本文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公司治理的司法非讼机制这一法律理论策略。“法律的生命也离不开逻辑”2,本文第二部分将从逻辑上提出应对这种失灵现象的法律策略,从司法非讼机制是什么,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性、正当性与局限性以及司法非讼机制的运行机构等基本问题出发,展开对上述理论命题的探讨。 第四,从比较法考察和案例实证分析中可以发现,对于一些弱争议性或非对抗性类型的公司治理纠纷,司法非讼机制在介入公司治理的路径和程度方面更加适度与高效。“比较法既具有认识功能,又具有实践功能”3本文第三部分再次通过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法理解释将司法非讼机制理论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纠纷中去检验并解释其可行性和契合度,以检验该理论的解释力及其边界。 第五,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者主张:法律理论拓展和法律机制转型的整体性探究是我国未来法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种学术探索,本文最后一章大胆突破以往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教科书式”研究体例的“瓶颈”。从理论层面提出:应对我国现阶段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失灵的问题或现象,须从法律理论拓展和法律机制转型两个侧面提升和改进,重构适合我国公司治理法制资源和法治文化的司法运行机制。 最后,基于上述五个部分的研究,提炼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对核心命题作了开放性的展望。以期为我国法学界对该命题的“理论推进”贡献一己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司治理 司法介入失灵 司法争讼机制 司法非讼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导论11-26
  • 1.1 选题背景与理论问题11-18
  •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8-24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24-26
  • 第一章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困境与局限26-42
  • 1.1 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机制概述26-28
  • 1.2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股东知情权案件的困境28-33
  • 1.3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申请强制公司清算案件的困境33-35
  • 1.4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股东会召集权案件的困境35-36
  • 1.5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异议股东股权回购案件的困境36-38
  • 1.6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功能局限38-42
  • 第二章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法理分析42-57
  • 2.1 什么是公司治理的司法非讼机制42-48
  • 2.1.1 司法非讼机制与公司非讼事件42-44
  • 2.1.2 司法非讼机制与其他救济机制的辨析44-48
  • 2.2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性48-53
  • 2.2.1 应对公司治理纠纷的特殊性48-50
  • 2.2.2 满足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现实需求50-51
  • 2.2.3 超越争讼法理的解释悖论51-53
  • 2.3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正当性与局限性53-55
  • 2.3.1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正当性53
  • 2.3.2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局限性53-55
  • 2.4 司法非讼机制运行的专门机构55-57
  • 2.4.1 大陆法系55
  • 2.4.2 普通法系55-56
  • 2.4.3 我国法院组织机构的现状与未来56-57
  • 第三章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适用范围及功能优势57-80
  • 3.1 公司非讼事件的类型化57-61
  • 3.1.1 公司非讼事件类型化的学术争论58-60
  • 3.1.2 我国公司非讼事件的立法现状60-61
  • 3.2 司法强制公司清算案件61-65
  • 3.2.1 司法强制公司清算概述61-62
  • 3.2.2 域外比较法考察62-63
  • 3.2.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63-65
  • 3.3 公司成员知情权案件:股东与董事65-70
  • 3.3.1 公司成员知情权概述65-66
  • 3.3.2 域外比较法考察66-69
  • 3.3.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69-70
  • 3.4 股东(大)会召集权案件70-74
  • 3.4.1 股东(大)会召集权概述70-71
  • 3.4.2 域外比较法考察71-73
  • 3.4.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73-74
  • 3.5 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案件74-78
  • 3.5.1 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概述74-75
  • 3.5.2 域外比较法考察75-77
  • 3.5.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77-78
  • 3.6 启示与借鉴78-80
  • 第四章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理论拓展和机制转型80-100
  • 4.1 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机制理论深化80-84
  • 4.1.1 公司法学研究版图的扩展80-82
  • 4.1.2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视野的提升82-84
  • 4.2 公司治理的司法非讼机制理论拓展84-92
  • 4.2.1 公司非讼事件84-85
  • 4.2.2 公司非讼程序85-89
  • 4.2.3 非讼案件裁决89-91
  • 4.2.4 非讼纠错机制91-92
  • 4.2.5 司法非讼机制理论的开放性92
  • 4.3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机制转型92-100
  • 4.3.1 司法介入机制转型的基本问题概述92-94
  • 4.3.2 公司可诉事件的“非讼-类型化”94-95
  • 4.3.3 司法非讼程序建构的模式选择95-96
  • 4.3.4 民事审判思维与商事审判思维的分化96-97
  • 4.3.5 司法争讼机制与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互补与法理协调97-100
  • 结论100-103
  • 参考文献103-108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08-109
  • 致谢109-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培新;;填补公司合同“缝隙”——司法介入公司运作的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傅郁林;;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民事诉讼法[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3 陈桂明;赵蕾;;中国特别程序论纲[J];法学家;2010年06期

4 蒋大兴;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J];法学;2005年02期

5 赵蕾;;诉讼与非讼的再区分——以诉讼与非讼基本模式的差异为研究进路[J];比较法研究;2012年04期

6 赵蕾;;拿什么来拯救公司纠纷解决机制的单一化?——公司非讼程序的类型化设计[J];法治研究;2013年04期

7 陈桂明;赵蕾;;比较与分析:我国非讼程序构架过程中的基本问题[J];河北法学;2010年07期

8 赵万一;华德波;;公司治理问题的法学思考——对中国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河北法学;2010年09期

9 甘培忠;雷驰;;司法介入公司自治与公司法解释的政策尺度[J];河北学刊;2009年01期

10 邓辉辉;;论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从二元分离适用论到交错适用论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非讼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23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