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变更登记审查原则及救济途径
本文关键词:公司变更登记审查原则及救济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细胞和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公司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公司登记直接关涉公司作为法律主体地位的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对提高市场主体交易活动的效率和增强国家监督管理的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关于公司设立、变更、终止方面的立法与实践就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公司登记方面的实践时间较短,现行的有关公司登记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公司法、行政法规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通知中,并未统一成为具体的公司登记法。由以上可以认为,我国现行的法律对公司登记制度的审查标准问题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中,也鲜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多数学者认为这一问题只是制度建设中的细枝末节,不值得费力气去做深入的研究。因而,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和论文也数量很少,系统性的研究更是难得,而且这仅有的少量文献也基本只单纯的从行政学或经济法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甚少通过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综合分析这一问题。基于以上原因,工商行政机关在公司变更登记过程中究竟采用何种行政审查原则,以及法院在处理涉及公司变更登记的案件中应采用何种司法审查原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困惑。 鉴于以上背景,笔者试图综合运用行政法学和民商法学的知识体系,从行政利害关系人、行政、司法三者相结合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实务中的相关案例,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深入地研究我国公司登记制度的审查标准尤其是公司变更登记的审查标准这一具体问题,以进一步总结实践中的经验,通过理论的梳理和实务的分析,来澄清这一问题存在的理论上的谜思,解决实务中的纠纷。 本论文共有七个章节,除序言、文献综述及最后的结语外,核心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第三章从若干典型的案例中引出审查制存在的冲突,并从行政利害关系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个方面对公司登记审查标准进行多维度的解读;第四章主要探究公司变更登记制度的性质、功能和价值取向,对公司变更登记进行理论上的研究。这一章节通过理论的梳理,从源头上澄清公司登记制度构建的性质、功能和价值;第五章追寻了现有的各种审查原则,即形式审查原则、实质审查原则、折衷审查,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得出广义的形式审查原则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同时本章还采用源自个案而超越个案的分析方法,重新探析了我国公司登记审查的进路;第六章中对理论的梳理是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通过对当前的民事和行政救济途径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优劣的比较,来建立一种新的可能的救济途径-行政复议的救济途径,并以此为基础来试图解决实务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本论文变换了一种思维视角对公司变更登记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从公司变更登记行为自身的特点以及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公司变更登记行为的性质、价值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公司变更登记行为的审查原则和救济途径进行研究,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变更登记 审查原则 救济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序言10-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17
- 一 形式审查标准的法律内涵及学者观点、立法例12-14
- (一) 形式审查标准的法律内涵12
- (二) 形式审查标准的学术观点12-13
- (三) 形式审查标准的立法例13-14
- 二 实质审查标准的法律内涵及学者观点、立法例14-16
- (一) 实质审查标准的法律内涵14
- (二) 实质审查标准的学术观点14-15
- (三) 实质审查标准的立法例15-16
- 三 折衷审查标准的法律内涵及学者观点、立法例16-17
- (一) 折衷审查标准的法律内涵16
- (二) 折衷审查标准的学术观点16-17
- 第三章 典型案例的评析17-24
- 一 典型案例17-21
- 二 典型案例的多维度解读21-24
- (一) 行政相对人一致的立场21
- (二) 行政机关近乎一致的立场21-22
- (三) 司法机关各不相同的裁判态度22-24
- 第四章 公司变更登记理论梳理24-37
- 一 公司变更登记行为的性质24-26
- (一) 公法行为说24-25
- (二) 私法行为说25
- (三) 公私法行为复合说25-26
- 二 公司变更登记的性质26-30
- (一) 行政许可说27
- (二) 行政确认说27
- (三) 准法律行为性质的行政行为说27
- (四) 行政登记说27-30
- 三 公司变更登记制度的价值考量30-35
- (一) 安全与效率是公司登记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31-32
- (二) 安全与效率在公司登记制度中存在价值冲突32-34
- (三) 效率优先、兼顾安全34-35
- 四 公司变更登记的功能35-37
- 第五章 公司变更登记制度审查标准衡量37-46
- 一 狭义的形式审查标准的内涵及优劣37-39
- (一) 内涵37-38
- (二) 优劣38-39
- 二 实质审查标准的内涵及优劣39-40
- (一) 内涵39
- (二) 优劣39-40
- 三 折衷审查标准的内涵及优劣40-41
- (一) 内涵40
- (二) 优劣40-41
- 四 一种可能有效的审查原则的设计:广义形式审查原则41-46
- 第六章 法律救济模式考量46-54
- 一 民事诉讼救济模式47-50
- (一) 不存在的股东会决议的撤销问题48-49
- (二) 时效的限制49
- (三) 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定力问题49-50
- 二 行政诉讼救济模式50-51
- 三 一种可能的救济模式:行政复议模式51-54
- 第七章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专著类55-56
- 论文类56-60
- 致谢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妍;;商事登记中行政权力定位的理论思考[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2 彭贵才;;论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的审理模式[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3 李金泽,刘楠;我国商业登记法制的反思与前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4 吴偕林;;民事、行政救济程序交叉问题之解决[J];法律适用;2007年07期
5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李玉生;陈高峰;;公司变更登记司法审查的难点及其解决 行政诉讼角度的考察[J];法律适用;2008年12期
6 王继君;高冰雁;;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审理模式探析——以“二审合一”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1年03期
7 章剑生;;行政许可审查标准:形式抑或实质——以工商企业登记为例[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8 李克武;;我国公司登记机关职责之划分:现状检讨与应然选择[J];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9 肖建民;英国公司登记注册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10 孙百昌;;企业登记审查应把握“符合法定形式”原则[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娜;构建公司登记区别审查原则[D];宁波大学;2011年
2 叶采惠;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公司变更登记审查原则及救济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5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