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适用
本文关键词: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人格混同是指利用混同公司财产、组织结构、业务等方式使公司与股东或者其他公司混为一体、互为彼此,导致法人人格无法独立分离的情形。其本质内涵在于这样的融合会让股东人格与法人人格产生重合。在公司法上法人的人格独立是基本原则,然而人格混同的行为严重妨碍了公司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价值的实现,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及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严重阻碍了社会整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故而,厘清人格混同所产生的原因,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我国司法实践活动中去,以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秩序,将有着极为深远的法律意义和社会价值,这也是研究本课题所具有的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之所在。文章将基于四个层次开展,首先强调的是公司人格混同的内在属性、社会危害性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在第二章中,分析司法实践中人格混同认定的情形和标准。在第三章中阐明了人格混同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及限制适用情形。在第四章中对人格混同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及平衡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公司人格混同 司法适用 认定标准 法律依据 举证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公司人格混同内涵、危害性及司法实践中的问题9-12
- 第一节 公司人格混同的内涵9
- 第二节 公司人格混同在我国的社会危害性9-10
- 第三节 公司人格混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0-12
- 第二章 司法实践中人格混同认定的情形和标准12-17
- 第一节 公司人格混同情形和法院认定依据12-14
- 一、法院认定财产混同的依据12-13
- 二、法院认定组织机构混同的依据13
- 三、法院认定业务混同的依据13-14
- 第二节 因公司人格混同而适用人格否认的标准14-17
- 一、主体要件15-16
- 二、行为要件16
- 三、结果要件16-17
- 第三章 公司人格混同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及限制适用情形17-22
- 第一节 公司人格混同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17-20
- 一、法院对《公司法》的适用17
- 二、法院对《民法通则》的适用17-18
- 三、十五号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18
- 四、笔者对公司人格混同案件适用法律的观点18-20
- 第二节 公司人格混同适用的限制情形20-22
- 一、对股东的限制20
- 二、对先行违约当事人的限制20-21
- 三、对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限制21-22
- 第四章 人格混同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及平衡点探讨22-26
- 第一节 人格混同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22-23
- 一、法学界对举证责任探讨22
- 二、笔者对举证责任的建议22-23
- 第二节 举证责任平衡点的探讨23-26
- 一、不足以引起举证责任转移的探讨23-24
- 二、慎用“依职权或依申请要求被告提供财务账册”24-25
- 三、启用资金流向专项审计程序25-26
- 结语26-27
- 致谢27-28
- 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辉;公司人格与公司人格否认[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郭晓岚;公司人格否认原则之适用[J];阴山学刊;2002年03期
3 李爱民;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适用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李婷;论公司人格否定理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镇;刘晓莹;;再论公司人格否认理论[J];人民司法;2005年01期
6 张一平;;公司人格否认的界定[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7 张付成;;“公司人格否认”辨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王延川;;公司人格理念及其在我国继受之困境分析[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9 曾英姿;;从一个具体案例谈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焦慧君;;我国公司人格被滥用的现状及建议[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张善美;;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否认[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黄一芳;周林洋;;论公司人格否认与保护债权人利益[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4 周友苏;张虹;;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邓露茸;;从一个真实案例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古雅清;;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7 王佐发;;揭开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政勇;一人公司人格否定规定的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陈应春;引入“公司人格否认规则”[N];建筑时报;2004年
3 虞政平;质疑“公司人格否认”之说[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吴淮平;公司人格否认司法实践中的困惑[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周吉高 刘子剑 范升强;从本案看公司人格混同的理解与处理[N];建筑时报;2014年
6 唐登国 钱晖;公司人格否认及相关法律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2年
7 程照东 吴金泉;公司人格否认制的构成要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朱慈蕴 清华大学法学院;控制股东与公司的独立人格[N];法制日报;2001年
9 周 旭 朱 燕;对名不副实的有限责任公司之确认[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梁宗德;浅议“刺破公司面纱”原则在执行中的运用[N];江苏法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凌祁漫;公司设立法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安毅;公司捐赠法律规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安文录;公司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杨泰和;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卢林;公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丁英华;公司犯罪及其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坤;公司自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默;公司人格否认的理性边界[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韩庆丰;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刘畅;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法律解决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伶颖;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及其完善[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胡博晨;我国公司设立瑕疵的救济途径[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6 廖德娟;公司人格逆向否认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7 霍一震;有限责任公司的债权人保护[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闫艳红;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王旭东;公司注册资本修改的合理性分析与完善建议[D];广西大学;2015年
10 余家丞;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6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