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银行制:我国小银行组织制度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7-05-13 18:00
本文关键词:连锁银行制:我国小银行组织制度研究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银行和小企业通常同处一地,具有地熟、人熟、关系熟的地缘特征,并且,二者常以地方经济或特色产业为依托开展业务,因此,它们在小银行市场互为供求、相依而生的长期合作过程中,彼此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于是许多学者认为小银行和小企业之间这种长期关系有利于节省小银行对小企业融资的信息成本、监管成本,小银行对小企业具有关系型借贷优势,小银行应该支持经济贡献巨大的小企业的发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银行优势论假说。然而,我国的小银行和小企业却出现了非协同发展问题。一方面,小银行嫌弃小企业,对之惜贷、慎贷甚至拒绝贷款,小银行发展日渐脱离小企业需求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小银行与大银行采取高度雷同的经营模式,与大银行拼抢大企业客户,与大银行进行同质化竞争。此外,我国学术界也不时传来对小银行优势论假说质疑的声音,声称该假说在我国小银行市场得不到验证。面对我国小银行与小企业之间的尴尬局面,虑及我国小银行市场当前的窘境,回顾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的小银行破产和合并趋势,瞻念我国银行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笔者不禁为我国银行市场准入政策放松和利差保护政策取消后小银行稳定及其长足发展“捏了一把汗”,继而扼腕自问:我国小企业金融需求旺盛,小银行市场广阔,敢问小银行与大银行同质化竞争之路能走多远?正值忧虑之际,有金融专家和银行业界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有专家倡导“银行开村镇‘连锁店’,构造经济‘毛细血管’”,有银行“探索村镇银行‘连锁’经营新路”。笔者不禁又问,能否用连锁银行制解决我国小银行脱离小企业需求基础并与大银行进行同质化竞争问题?为了寻找该问题的答案,笔者在查阅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文献过程中发现,国内关于连锁银行制的研究和文献几乎是空白,而立足国内查阅连锁银行制起源国美国的文献资料,难度之大超乎想象。长期以来,我国对国外文献资料引进渠道比较单一,版权引进方对文献资料的引进与国内文献资料需求脱节,导致引进资料不够全面,无法满足对连锁银行制研究的需要,即便是国家图书馆也难觅连锁银行制相关文献的踪迹;加之,国内诸多学者热衷于银行控股公司等金融热点、前沿等方面的引介和研究,而对这些热点与前沿背后的历史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探讨,也不清楚银行控股公司制与连锁银行制的历史渊源关系,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关于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与连锁银行制的背景知识的话,则完全无法理解银行控股公司制发展趋势”,所以,时至今日,与银行控股公司制相比,被美联储视为银行控股公司制前身的连锁银行制,在我国学术界依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术语。在国内关于连锁银行制的文献资料极为缺乏的情况下,笔者不得不把搜集连锁银行制文献资料的希望寄托于美国。好在有现代化网络的助力,笔者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档案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图书馆以及某些连锁银行集团等各大网站,查阅、下载、剪切、购买了上万页的英文数据资料。但由于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无法解答上述问题,所以,尝试分析和解答该问题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本文的研究任务。显然,本研究对于丰富我国连锁银行制相关金融理论,以及对于指导我国小银行组织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围绕着上述问题,从学理、美国连锁制小银行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我国非连锁制小银行发展中的两难困境,以及我国建立连锁银行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第一,学理分析揭示,连锁银行制(chain banking)是以小企业金融需求为基础,由非控股公司性质的大银行牵头,制定符合小企业需求特点和小银行经营特点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模式,并将该模式在若干独立小银行间以特许方式统一推行,通过大银行和小银行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规模经营的一种小银行组织形式;与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和银行控股公司制相比,连锁银行制具有规模(范围)经济、科层少、决策链条短、效率高、银行业务经营专业化等优势,尤其有利于发挥小银行对小企业关系型借贷的比较优势,而可竞争小银行市场(contestable markets of small banks)就是连锁银行制及其比较优势得以正常发挥的调节机制。第二,对美国连锁银行制历史渊源、实践路径的研究和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组织制度的创新或选择行为,是银行对预期效益不懈追求的内驱力以及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等诱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的银行家们在19世纪80年代创造了连锁银行制,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法律制度条件的变化,他们还在对预期效益的不懈追求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这个“美利坚土生土长”的银行组织制度,以至于连锁银行制在20世纪30年被美联储认定为“现代银行控股公司制的前身”,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随着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银行兼并法》等法律的密集颁布和实施,连锁银行家们在保持连锁制比较优势基础上,又广泛采纳银行控股公司制、分支行制的有益做法,又创造了“升级版”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集团制,甚至像第一州际银行体系(First Interstate Banc System,Inc.)这样的连锁银行集团还屡创佳绩,被福布斯杂志(Forbes Magazine)评为2014年度美国最好的银行之一,并跻身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从64亿美元到25000亿美元)前100强;本文计量结果显示,美国连锁银行变量和小银行竞争力、银行市场结构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等变量显著相关;虽然连锁银行制具有多方面的贡献,但由于连锁银行制肇始之时就有规避监管当局设立分支行管制的性质,连锁经营模式涉及商业秘密,连锁银行家对自身经营情况三缄其口,更重要的是,银行监管者认为连锁银行经营尚未充分重要或邪恶到引起人们警觉的地步,无需对连锁银行进行特别立法或特殊监管,美国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部法律硬性要求连锁银行对外披露信息,所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若想获得连锁银行制及其发展情况的数据资料,都是一件困难重重、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即使美国学术界关注连锁银行制,也会因“米少锅多”而无法从“锅”中盛出太多连锁银行制的研究成果,因而,连锁银行制并没有像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银行控股公司制那样,成为美国成文立法和学术成果中的热门词汇,而是加速向美国银行业“无名英雄”的角色转变;当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美国连锁银行发展中也出现过投机、区域垄断以及随机性较强等问题。第三,本文通过对我国非连锁小银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我国小银行发展陷入监管困局和关系型借贷困局之中。第四,为了打破这种双重困局、弥补银行市场缺陷、缓解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连锁银行制,并且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强烈意愿、众多的小型金融机构以及现行政策法规及其发展趋向,也增加了我国建立连锁银行制的可行性。本文按照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美国连锁银行制、商业特许经营等方面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分别从企业组织视角和产业组织视角,尝试构建连锁银行的组织制度和连锁银行体系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机制,探索了连锁银行体系的组织边界问题,指出连锁银行体系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此外,本文还针对我国在构建连锁银行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连锁银行制 银行组织制度 可竞争小银行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导论14-51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14-19
- 一、问题的提出14-16
- 二、选题的意义16-19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9-32
- 一、关于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及对策的文献19-22
- 二、关于小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优势的文献22-23
- 三、关于银行产业组织的文献23-27
- 四、关于连锁银行制的文献27-30
- 五、对国内外文献的评论30-32
-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32-40
- 一、小企业概念32-39
- 二、小银行概念39-40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概况及主要创新和不足40-50
- 一、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40-42
-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方法42-45
- 三、重要结论及政策含义45-49
-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49-50
- 本章小结50-51
- 第二章 连锁银行制的学理分析51-111
- 第一节 连锁银行制概念的逻辑分析51-67
- 一、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辩证逻辑51-53
- 二、连锁与连锁银行制的前概念53-58
- 三、连锁银行制科学概念的形成58-67
- 第二节 连锁银行制存在的合理性分析67-74
- 一、存在的合理性分析:“功能观”和“机构观”的综合视角67-69
- 二、连锁银行为什么存在:基于“功能观”的一般分析69-70
- 三、连锁银行制如何存在:基于“机构观”的专门考察70-74
- 第三节 连锁银行制对小企业融资的比较优势分析74-81
- 一、连锁银行制对单一银行制的比较优势74-76
- 二、连锁银行制对分支行制的比较优势76-77
- 三、连锁银行制对集团银行制的比较优势77-81
- 第四节 连锁银行制及其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分析81-109
- 一、可竞争小银行市场模型描述81-89
- 二、非连锁背景下的静态分析89-96
- 三、连锁背景下的静态分析96-100
- 四、非连锁背景下动态分析100-104
- 五、连锁背景下的动态分析104-106
- 六、非连锁和连锁情形下的福利分析106-109
- 本章小结109-111
- 第三章 美国连锁银行制的历史渊源与经验教训111-223
- 第一节 美国连锁银行制的历史渊源与实践路径111-184
- 一、1776~1914年连锁银行制的逐步萌芽112-140
- 二、1914~1930年连锁银行制的快速成长140-148
- 三、1930~1945年连锁银行制的初步繁荣148-159
- 四、1945年后连锁银行制繁荣鼎盛及其向“幕后英雄”加速转变159-178
- 五、连锁银行制的最新发展:典型案例178-184
- 第二节 美国连锁银行制的经验借鉴与历史教训184-221
- 一、连锁银行制的计量分析与检验184-205
- 二、连锁银行制的计量结果解读与经验借鉴205-219
- 三、连锁银行制的计量结果解读与历史教训219-221
- 本章小结221-223
- 第四章 我国小银行的发展及其双重困局的形成223-251
-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及其面临的矛盾223-234
- 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演变223-228
- 二、城市信用社的发展与演变228-230
- 三、信用社发展面临的矛盾230-234
- 第二节 村镇银行的发展及其面临的矛盾234-240
- 一、村镇银行制度的推行与发展234-237
- 二、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矛盾237-240
- 第三节 小银行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双重困局的形成240-249
- 一、小银行发展面临的矛盾揭示了两类资源配置关系240-243
- 二、资源配置关系的失调导致小银行发展陷入双重困局243-249
- 本章小结249-251
- 第五章 我国建立连锁银行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251-271
- 第一节 我国建立连锁银行制的必要性251-261
- 一、连锁银行制有利于打破小银行发展的双重困局251-253
- 二、连锁银行制有利于弥补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缺陷253-256
- 三、连锁银行对小企业融资比当前小银行法人机构更具优势256-261
- 第二节 我国建立连锁银行制的可行性261-270
- 一、以小企业强烈的融资意愿为需求基础261-262
- 二、以进入银行业意愿强烈的民营资本为源头活水262-263
- 三、众多小型金融机构是建立连锁银行体系的组织资源263-264
- 四、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是连锁银行制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264-265
- 五、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成为连锁银行建立的重要依据265-270
- 本章小结270-271
- 第六章 我国连锁银行制的基本构想271-304
- 第一节 建立连锁银行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271-279
- 一、从战略高度看待连锁银行制271-273
- 二、市场主导和政府作用相结合273-276
- 三、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模式优先276-278
- 四、区域连锁与全国规划相结合278-279
- 第二节 连锁银行制的组织构想279-300
- 一、连锁银行制的组织特性、建立条件与主要内容279-282
- 二、连锁银行的组建:企业组织制度视角282-284
- 三、连锁银行体系的内部组织结构:产业组织结构视角284-289
- 四、连锁银行体系的组织运行机制:产业组织运行视角289-300
- 第三节 连锁银行体系的组织边界探索300-303
- 一、一般企业组织的法定边界与效率边界300-302
- 二、连锁银行的法定边界和连锁银行体系的效率边界302-303
- 本章小结303-304
- 第七章 我国构建连锁银行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304-316
- 第一节 我国构建连锁银行制面临的问题304-310
- 一、思想认识问题304-306
- 二、政府与银行利益取舍问题306
- 三、对商业特许经营的借鉴与监管协调问题306-309
- 四、对连锁银行的政策扶持问题309-310
- 第二节 对策思考310-315
- 一、解放思想以提高认识310-312
-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协调政府与银行利益关系312-313
- 三、加强相关部门对连锁银行的监管协调关系313-314
- 四、加强对连锁银行体系的扶持政策314-315
- 本章小结315-316
- 附录316-361
- 参考文献361-375
- 后记375
本文关键词:连锁银行制:我国小银行组织制度研究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6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