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独立董事制度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23:02

  本文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的主体,其重要目标是降低融资约束和资金融资成本。而改善治理的结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公司的经营能力水平、盈利能力水平能够显著提升其市场的价值。从而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好消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和外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因此,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三会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大会负责决议公司的重大事项,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运营政策方针,监事会主要负责监督公司董事、高级管理层等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以及股东大会决议的相关规定。然而,监事会在上市公司中处于弱势地位并没有能够有效地监督董事会,使得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等内部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操纵公司的经营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和“利益输送”。这种监督机制的缺失严重损害权益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害社会利益,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 1940年美国提出了通过对董事会的内部治理组织适当外部化的决议,颁布了《投资公司法》,从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该制度在改善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的不利状况、降低代理问题和成本、防止企业被内部人控制、保护权益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在借鉴欧美国家公司治理机制经验中,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境内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修改公司的章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履行其监督职责,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确保公司合规运营。这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逐步设立并发展起来。 独立董事制度创新并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内,独立董事制度利用其自身的外部独立性,发挥其监督作用,提升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运营能力与盈利能力的水平,进而保护公司价值与投资者的利益。独立董事依据自身专业能力有效地监督公司管理层融资及投资业务活动,从而使公司更有效地分配资金,力促公司价值最大化,有效保护权益和债务投资者的利益。 在治理机制中,独立董事作为外部监督和制衡力量,可以有效地监督管理者和大股东的操作行为,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现象。能够有效地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抑制大股东的“利益输送”,加强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正规化流程,降低了财务信息在公司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不对称。同时,独立董事能够以非关联的方式为企业带来资源支持、商业经验和战略建议,促使公司管理层科学制定经营决策,从而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向市场传递有利的市场价值信息。 企业治理机制规范化、经营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投资风险的降低,自然会降低投资者尤其是债权人要求的回报率,促进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推演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出勤率、职业背景这三种维度下分别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相关性。同时加以对独立董事影响债务成本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其次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利用OLS回归实证检验本文的假设。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改善建议。 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如下: 第一章节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相关背景、行文的逻辑、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文章选题背景、思路、内容的简介,为后文各部分的展开提供思路。 第二章节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并对债务融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研究文献按照以下逻辑进行了梳理:(1)独立董事在不同变量定义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论。(2)独立董事与财务信息质量以及融资成本的相关性。(3)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因素分析。 第三章节是理论分析部分。对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相关性进行的理论分析及研究设计,并对独立董事作用于债务融资成本路径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本文的假设。 在本部分中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基础、独立董事影响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内在机理。从委托代理理论、乘员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声誉假设理论分析了我国目前经营环境下的独立董事制度。并结合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理论推演独立董事制度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本文的假设,构建了模型。 第四章节是对模型数据的选取、处理过程。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数据来源、样本选取、变量指标及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构建假设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独立董事制度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并实质分析了独立董事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路径原理。在样本数据上,本文选取2008年-2012年5年间沪深两市中主板上市公司作为基础样本,剔除金融类企业、ST类企业以及数据缺失值,并对异常值进行技术处理。 第五章节是本文的实证结果。 首先是对本文所运用的基础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其次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相关的实证检验OLS回归,在获得检验结果后进行了相应的解释。最后从统计上得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债务融资成本的相关关系以及独立董事作用于债务融资成本的路径结论。证明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用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指明了方向。 第六章为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提出的政策建议部分。 在该部分根据文章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结果概括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对未来在该方面可进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及展望。 本文研究后发现: (1)独立董事比例、出勤率越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就越小。但两者的相关性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两者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2)与企业存在较少的政府或银行等金融类企业任职的独立董事相比,存在较多的该类独董的企业,其债务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前者。说明有以上任职背景的独董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有政府或银行等金融类企业任职的独立董事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以及对框架的构思,主要做出了以下贡献: 第一,文章从独立董事制度的角度研究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目前关于独立董事制度在资本市场中有效性的文献较多,但很少有学者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本文丰富了独立董事制度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体系。 第二,本文从独立董事三个维度分别展开论述。细化不同维度下,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不同影响效果。即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出勤率、职业背景的角度分别探究独立董事制度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独立董事影响债务融资成本进行路径分析。 第三,从独立董事制度的视角出发,本文对两者的关系研究在为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成本影响因素提出了新的见解,完善了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体系。同时,有效地完善了我国独董制度的研究范畴,为以后独立董事制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强对公司治理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对我国资产市场中投资者的保护,有利于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资本融资市场。
【关键词】:债务融资成本 独立董事制度 融资约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1;F27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5
  • 1. 导论15-21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16-20
  • 1.2.1 研究内容16-18
  • 1.2.2 研究框架18-20
  • 1.3 研究意义20-21
  • 2. 文献述评21-35
  • 2.1 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21-29
  • 2.1.1 独立董事比例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替代变量21-26
  • 2.1.2 独立董事教育或职业背景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替代变量26-28
  • 2.1.3 独立董事辞职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替代变量28-29
  • 2.2 独立董事与财务信息质量29-31
  • 2.2.1 独立董事比例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替代变量29-30
  • 2.2.2 独立董事教育或职业背景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替代变量30-31
  • 2.2.3 独立董事辞职行为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替代变量31
  • 2.3 独立董事与债务融资成本31-33
  • 2.4 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33-34
  • 2.5 文献述评34-35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35-43
  • 3.1 独立董事制度及特征含义35-36
  • 3.1.1 独立董事制度含义35
  • 3.1.2 独立董事特征含义35-36
  • 3.2 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理论基础36-39
  • 3.2.1 委托代理理论36-37
  • 3.2.2 管家(乘员)理论37-38
  • 3.2.3 资源依赖理论38
  • 3.2.4 声誉假设理论38-39
  • 3.3 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研究假设39-43
  • 3.3.1 独立董事比例与债务融资成本39-40
  • 3.3.2 独立董事出勤率与债务融资成本40-41
  • 3.3.3 独立董事职业背景与债务融资成本41-42
  • 3.3.4 独立董事影响债务融资成本路径分析42-43
  • 4. 实证研究设计43-49
  • 4.1 变量定义43-47
  • 4.1.1 被解释变量定义43
  • 4.1.2 解释变量定义43-44
  • 4.1.3 控制变量定义44-47
  • 4.2 模型设置47
  • 4.3 样本数据选取47-49
  • 5. 实证结果49-60
  • 5.1 描述性统计49-53
  • 5.1.1 全变量描述性统计49-50
  • 5.1.2 分变量描述性统计50-53
  • 5.2 相关性分析53-55
  • 5.3 模型的实证回归分析55-58
  • 5.3.1 独立董事比例、出勤率、职业背景与债务融资成本实证回归分析55-57
  • 5.3.2 融资约束与债务融资成本实证回归分析57-58
  • 5.4 稳健性检验58-60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60-64
  • 6.1 研究结论60-61
  • 6.2 政策建议61-62
  • 6.3 研究的局限及后续展望62-64
  • 6.3.1 研究的局限62-63
  • 6.3.2 后续研究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72
  • 后记72-73
  • 致谢73-7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闫丽荣;郜亮亮;;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12期

2 谭劲松;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0期

3 苏启林;;破坏性技术、组织创新与产业成长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4 李维安;孙文;;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累积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5 赵昌文;唐英凯;周静;邹晖;;家族企业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对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合理性的检验[J];管理世界;2008年08期

6 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7 蒋琰;;权益成本、债务成本与公司治理:影响差异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11期

8 唐雪松;申慧;杜军;;独立董事监督中的动机——基于独立意见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9期

9 严若森;;再析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10 伊志宏;杜琰;;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本文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69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