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我国《公司法》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缺失及完善

发布时间:2017-06-29 16: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法》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缺失及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司数量的不断增长,公司僵局已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公司僵局的发生,无论对公司还是对股东都很不利。表面上看,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在于股东、董事之间的分歧与对立,追其本源,在于公司制度本身。公司僵局大多发生在人数较少、人合性较强的有限公司中,因为这类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单一,股东或者董事人数较少,一旦出现矛盾很容易出现势均力敌的僵局状态。在2006年《公司法》实施之前,公司僵局问题并没有纳入立法者的考虑范围,立法的缺失和司法实践的不作为使公司僵局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而2005年《公司法》的修订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新修订的《公司法》迈出了打破公司僵局的关键一步,即允许司法介入,规定了可以由股东请求法院宣布强制解散公司。并且在随后出台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中对公司僵局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规定。但是,相对于国外救济机制较为成熟的国家,我国的公司僵局救济还存在不完善之处。此外,从我国《公司法》条款的准确理解与实际操作方面来看,仍然存在着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公司僵局救济制度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在结构上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包括公司僵局的含义、类型、成因;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国外公司僵局救济制度,通过对国外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分析总结,结合我国国情,以期对我国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完善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公司僵局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现有的公司僵局救济制度,并且指出了在现有制度下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介绍完善我国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建议,从保护小股东利益入手,并以预防公司僵局为主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僵局的救济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僵局 救济制度 司法救济与非司法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12-17
  • (一) 公司僵局的含义12-13
  • (二) 公司僵局的类型13-15
  • 1. 股东会僵局与董事会僵局13-14
  • 2. 表决权均等僵局与否决权僵局14-15
  • (三) 公司僵局的成因15-17
  • 1. 有限公司的人合性与封闭性15
  • 2. 公司表决机制设计的缺陷15-17
  • 二、国外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考察17-29
  • (一) 英美法系国家17-24
  • 1. 司法救济制度17-22
  • 2. 非司法救济制度22-24
  • (二) 大陆法系国家24-26
  • 1. 司法解散24-25
  • 2. 除名权制度25
  • 3. 退出权制度25-26
  • (三) 国外公司僵局救济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6-29
  • 三、我国现有的公司僵局救济制度及存在的问题29-36
  • (一) 现有救济制度29-30
  • 1. 公司司法解散29
  • 2.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29-30
  • 3. 司法调解30
  • (二) 存在的问题30-36
  • 1. 《公司法》第182条的判断标准模糊30-33
  • 2. 公司僵局救济制度体系不完善33-34
  • 3. 公司司法解散存在不足之处34
  • 4.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存在不足之处34-35
  • 5. 司法调解存在不足之处35-36
  • 四、完善我国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建议36-47
  • (一) 现有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完善37-41
  • 1.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制度的完善37-38
  • 2.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38-41
  • (二) 公司僵局救济新制度的设立——非司法调解制度与公司章程预先约定制度的建构41-47
  • 1. 非司法调解制度的建构41-44
  • 2. 公司章程预先约定制度的建构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范宜龙;;略论我国公司股东出资方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郭松;李昊平;;“公司”的英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梁燕婷;;公司成立前合同之责任承担问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刘宏健;;公司合并的法律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李艳秋;;股东身份认定问题探析——兼论工商登记的性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周兆栋;;公司越权规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8 尹冉冉;;困境中扩展的制度变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的法律责任[J];晟典律师评论;2005年01期

9 夏璐;;浅析我国现有公司设立登记法律制度及其改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10 张天奎;;美国股东账簿查阅权法律规范介绍[J];财会月刊;2011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国平;;刍议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缺与失[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2 邓海桑;;公司股东出资义务合理性的基础分析[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3 王远明;邓小毛;;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法律障碍及其对策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4 李孝林;;公司内控超然监督系统整合论——基于重庆市的调查[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张善美;;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否认[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杨会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的法律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念沙;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李平;权益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2年

5 曾小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薄燕娜;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刘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石赐亮;公司监督机构制度改革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金剑锋;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仇京荣;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范君艳;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及其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晶晶;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边界之合理界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顾威娜;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张涛;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徐琴;股东派生诉讼之当事人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廷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谢用豪;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范围界定及其民事责任[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法》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缺失及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498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