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从国际人权法看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路径

发布时间:2017-10-09 21:33

  本文关键词:从国际人权法看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人身自由 刑事非羁押措施 国际人权法 取保候审 保释


【摘要】:刑事非羁押措施主要是为保障刑事诉讼中的人身自由而设置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我国的取保候审在立法和实践中体现出对人身自由保障的欠缺,与国际人权公约的精神存在一定的距离。有必要以国际人权法中对人身自由保障的规定来反思我国的取保候审,建立起以法院为审查主体的羁押审查制度和权利化的保释制度。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
【关键词】人身自由 刑事非羁押措施 国际人权法 取保候审 保释
【分类号】:D998.2;D92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人身自由与刑事非羁押措施人身自由是最基本和核心的人权之一。(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身体的控制自由,即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1]183,从应然的角度看,人身自由应包括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包括没有实体根据和不经合理程序的拘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正祥;论取保候审制度的终结──兼谈保释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李建明;重新认识取保候审的法律性质的[J];法学;2003年11期

3 陈卫东,刘计划;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人民检察;2003年03期

4 陶芳德;王雷;;我国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现状及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判前羁押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陈结淼;;论侦查行为的法治化与侦查权的制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胡志斌;;关于公诉权制约机制的探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陈少林;刘廷;;浅论刑事侦查程序的适度公开——以程序正义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孟庆保,赵大建;法院主动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质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陈小曼;论侦查阶段的讯问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方润龄;杨德莲;;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余经林,吴东;论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量刑监督制度研究课题组;沈新康;;和谐社会语境中量刑监督的实践与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柳青;邓立;;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完善刑事公诉权监督制约问题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利平;唐炜海;娄荣斌;;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与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李敬;韩菲;;浅议检察机关在刑事简易程序中的监督权——以加强庭审监督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唐重振;;谁制造了“阿凡达”悲剧?——以广西A县强制拆迁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晓峰;民国宪法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吴恩玉;法律位阶及相关适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尉龙;量刑建议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魏彦煜;论刑事诉讼程序分流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徐妙;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的基本构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刘缨;孙美;;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制度缺陷及完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11期

3 李琦;法的确定性及其相对性——从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出发[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4 陈卫东,刘计划;谁有权力逮捕你──试论我国逮捕制度的改革(上)[J];中国律师;2000年09期

5 陈卫东,刘计划;谁有权力逮捕你──试论我国逮捕制度的改革(下)[J];中国律师;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飞虎;;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初探[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2 邱兴隆;还程序以正义──刑事司法的误区(五)[J];中国律师;1999年11期

3 张毅;董科亮;魏炜;;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6年16期

4 王晓春;;正确认识和充分运用取保候审措施[J];学习与思考;1997年09期

5 王铮;关于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J];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6 陈光明;陈爱军;;刑事强制措施的变更[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1期

7 李长城;取保候审:权力还是权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8 刘立安;李永平;;取保候审不能“保”而不“审”[J];中国刑事警察;2003年02期

9 丁浙峰,倪铁;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之重构[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蒋仕梅;杨军;洪星;韩轶;;浅谈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完善[J];团结;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取保候审制度困惑与对策[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占洲;;逮捕适用条件中存在的违宪性问题[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利平;李钰;;取保候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朱小芹;戚进松;;取保候审的适用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浩;伊兵;;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扩大及其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燕生;;“羁押候审”在中国——兼议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扩大及其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刘晓辉;;严格掌握强制措施界限 正确使用取保候审手段[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8 马骥;;检察机关法医应加强对侦查阶段因病取保候审案件的技术监督[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刘静;张欣;齐迹;宋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适用逮捕措施的机制初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刘占中;;我国现行羁押制度的缺陷及侦羁分离的合理性[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的条件和义务是什么?[N];解放日报;2003年

2 肖玮;办案就一定需要关人吗?[N];检察日报;2003年

3 荆龙;硬币的哪一面应该更光亮[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凌建正;对未成年人如何适用取保候审[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刘志平;江阴:外来涉罪人员取保候审有了“家”[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案例编写人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邱一帆 王锐 杨陆平;取保候审期间逃避审判则之前投案行为不认定为自首[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张现明 魏红娇 罗颖超;贪贿案慎用取保候审[N];法制日报;2003年

8 卢志坚 王新华;积极适用取保候审解办案难题[N];检察日报;2004年

9 龙日荣 刘武;透视取保候审的法律适用缺陷[N];人民公安报;2003年

10 刘长汉;取保手续是否重办应视情决定[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劲秋;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阮丹生;审前程序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建明;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秦策;刑事诉讼比例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同民;我国受刑人权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秀梅;流动人口取保候审问题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孙永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晓燕;流动人口涉嫌犯罪后的取保候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牛亚宁;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完善[D];郑州大学;2010年

5 姚磊;取保候审风险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宋健;取保候审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朱文苹;取保候审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方臻;论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韩晋丽;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取保候审中的运用[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方敏;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2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02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