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引渡司法协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2:15
本文关键词:中美引渡司法协助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或引渡或起诉规则 中美引渡司法协助 “开平案”
【摘要】:或引渡或起诉规则起源于格老秀斯“或引渡或处罚”观点。随着本国公民不引渡规则的适用,格老秀斯的观点才得以发展,并在引发了国际法界的强烈反响。现阶段,虽然相关国际条约对或引渡或起诉规则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国际社会一致认为该规则应当成为惩治国际犯罪的重要依据。或引渡或起诉规则既体现了普遍管辖原则的要求,又必要地补充了引渡制度。假设这一规则缺失,一旦被请求国拒绝对犯罪人的引渡请求,那么犯罪人就很有可能逍遥法外,逃脱国际社会的“天罗地网”。 针对或引渡或起诉规则,中美双方的态度不尽相同。在美国法学理论界看来:引渡条约并非是引渡义务的充分条件。即使存在多边或双边引渡条约,美国国务卿也可以针对具体的引渡请求行使其行政裁量权。相比于美国的“小心谨慎”,我国似乎对于适用或引渡或起诉规则显得更为“积极”。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履行相关国际刑事公约中的“或引渡或起诉”义务,我国先后确立了普遍管辖原则和引渡法律制度。虽然中美对待或引渡或起诉规则不同态度,一定程度上了为双方在此规则下开展引渡司法协助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这并非中美在适用或引渡或起诉规则开展引渡司法协助的全部障碍。中美尚未缔结正式的双边引渡条约,尚未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中美双发在刑事司法理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刑事司法注重秩序、客观事实、具体正义和民意,美国刑事司法追求个人权利、法律事实、形式正义和法意。或引渡或起诉规则和我国引渡法律制度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中美双方在或引渡或起诉规则下进行引渡司法协助。 虽然中美在或引渡或起诉规则下开展引渡司法协助存在较多的困难,但是”开平案”必将作为中美践行相关国际条约的成功案例为双方进一步开展司法协助工作提供借鉴意义。针对现阶段中美司法协助的困境,我们可以考虑从促进双方交流、正确理解和适用或引渡或起诉规则、完善我国引渡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出建议。
【关键词】:或引渡或起诉规则 中美引渡司法协助 “开平案”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8.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中美引渡司法协助概述11-18
- (一) 中美引渡司法协助的理论基础11-12
- (二) 中美对或引渡或起诉规则的态度12-16
- 1. 美国对或引渡或起诉规则的态度12-13
- 2. 中国对或引渡或起诉规则的态度13-15
- 3. 小结15-16
- (三) 中美引渡司法协助实证分析——“开平案”16-18
- 1. 案情简介及法律分析16-17
- 2. “开平案”的反思17-18
- 二、中美引渡司法协助存在的问题18-25
- (一) 我国立法的缺陷18-19
- 1. 我国《引渡法》的问题18-19
- 2. 我国《刑法》的问题19
- (二) 或引渡或起诉规则的质疑19-20
- (三) 中美司法理念存在的差异20-24
- 1. 我国社会秩序至上,美国个人权利至上21
- 2. 我国注重客观事实,美国注重法律事实21-22
- 3. 我国追求具体正义,美国追求形式正义22-23
- 4. 我国重视民意,美国尊重法意23-24
- (四) 小结24-25
- 三、推动中美引渡司法协助的建议25-30
- (一)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25-26
- 1. 修改《引渡法》的相关条款25-26
- 2. 协调死刑保留与死刑犯不引渡的关系26
- (二) 正确理解和适用或引渡或起诉规则26-29
- 1. 正确理解普遍管辖原则与或引渡或起诉规则的关系26-28
- 2. 正确理解庇护制度与或引渡或起诉制度的关系28
- 3. 在或引渡或起诉规则下开展调查取证等司法合作28-29
- (三) 加强交流,更新法治理念29-30
- (四) 小结30
- 结论30-32
- 参考文献32-35
- 致谢35-36
- 研究生履历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运成;;我国儿童发展权的保障——以《儿童权利公约》在中国的实施为视角[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毅;引渡中的法律障碍透析[J];中国司法;2004年04期
3 周佑勇;刘艳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蔡杰;娄超;;海峡两岸刑事司法协助问题再研究——写在《反分裂国家法》施行后[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黄风;;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研究:经验、问题和对策[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6 车丕照;论条约在我国的适用[J];法学杂志;2005年03期
7 王琼;;论我国刑法与反劫持航空器国际公约的协调[J];法学杂志;2008年01期
8 罗杰;;论我国引渡程序的完善与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9 赵少群;;国际法上战争罪内涵的历史演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张丽娟;;论外逃犯罪嫌疑人的引渡与我国的实践——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006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0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