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对日策略——以日本的主权范围为切入点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对日策略——以日本的主权范围为切入点
更多相关文章: 岛屿主权 海洋权益 钓鱼岛 波茨坦公告 国际关系
【摘要】:关于中日间钓鱼岛主权争议的态势和研究讨论,国内外都陷入了就钓鱼岛而论钓鱼岛的狭隘路径;目前,1945年《波茨坦公告》是一项仍然具有法律拘束力、构成战后国际政治和法律秩序根基的国际条约,而且任何国家都不能、不愿或者不敢对之予以否认;只有坚持以该公告为依据,以日本的主权范围目前在国际法上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这四座岛屿为切入点,着眼于大局,制定中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全面对日策略,才能占据主动地位和优势,从而促进更有效地解决包括钓鱼岛主权问题在内的中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与日本之间的争议。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岛屿主权 海洋权益 钓鱼岛 波茨坦公告 国际关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分类号】:D823;D99
【正文快照】: 中国国内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讨论、立场、著述和文件,虽然不乏铁证事实或者真知灼见,但是似乎基本上是被日本方面牵着鼻子,遵循日本方面设计好的思路行事,这就难免产生就事论事的狭隘路径的弊端。固然,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根据先占的国际法理论,论证中国对钓鱼岛无可辩驳的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建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2 胡德胜;;自然资源永久主权、WTO规则及私有化或市场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琳;;国际河流开发的区域合作法律机制[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2 周江;;论我国南海主权主张中的“附近海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3 胡德胜;;《矿产资源法》修改中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罗国强;;理解南海共同开发与航行自由问题的新思路——基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端的解决路径[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5 李金明;;钓鱼岛归属问题及其在海域划界中的地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6 王虎华;;论外交官的刑事管辖豁免及其国际法处治[J];法学;2010年09期
7 胡婧婷;;纽伦堡审判对自然法复兴的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8 何田田;;国际刑法对海盗罪的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9 张磊;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和独立性[J];国际经济法论丛;1998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金强;国际海底资源分配与美国的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4 丁明红;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政策之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韩秀丽;论WTO法中的比例原则[D];厦门大学;2006年
6 罗国强;论新世纪国际法之本体[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陶永新;14-17世纪欧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卢建祥;WTO裁决的强制执行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李綦通;理想国际刑法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贾少学;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保福;论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D];河南大学;2011年
3 喻婷;欧佩克石油价格措施的国际法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徐进伟;惩治海盗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马丽;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海琨;确立国家刑事责任的争议及其价值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鹏;国际人道法中的战争罪之非法拘禁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展;植物遗传资源利用国际协调中的法律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9 童凯;国际组织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肖利霞;论国际法上海盗罪界定的不足及完善[D];湘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樊鸿瑜;王良健;罗能生;;我国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现状综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1期
3 肖国兴;论中国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的架构[J];环境保护;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X;琉球、钓鱼岛与中日关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1期
2 许森安;;关于钓鱼岛等岛屿主权归属的历史考证[J];亚非纵横;2006年04期
3 许德鸿;;东海海洋争端刍议[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唐贤兴;阅读1:中国的贡献:营造共同安全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J];领导文萃;2001年05期
5 简言;;钓鱼群岛:主权在我[J];初中生必读;2009年06期
6 吕耀东;;钓鱼岛渔船事件折射中日关系[J];党建;2010年11期
7 从容;;谁在搅动东海暗流[J];海洋世界;2006年05期
8 蔡鹏鸿;试析东亚海域争端及其解决思路[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06期
9 刘江永;论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J];日本学刊;1996年06期
10 朱素梅;钓鱼岛问题与台湾的“保钓运动”[J];台湾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周来;;海洋斗争与中国海权安全[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2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罗丹;;麻生执政与中日关系发展走向[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7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庄国土;;论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解读[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关于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尽快改市(县)政权建制的建议——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专家建议之二[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10 陈克守;;墨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摘要)[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佳南 邝展婷;我国最先进渔政船首航钓鱼岛[N];中国船舶报;2010年
2 南海区渔政局办公室;中国渔政310钓鱼岛巡航归来[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黄应来 通讯员 张德明 后方联动记者 苏稻香;中国渔政310船今日英雄凯旋[N];南方日报;2010年
4 何鹏;中国专家提多种措施反制日本[N];国防时报;2010年
5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王志远;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任重道远[N];中国海洋报;2005年
6 ;中国海监船只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是“无可非议”的[N];人民日报;2008年
7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9年
8 吴怀中;日本:钓鱼岛上欲钓何“鱼”?[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林晓光;日本为何挑起钓鱼岛风波[N];学习时报;2009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 赵佳;大滨长照:想登钓鱼岛查税[N];中国国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克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内地香港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李渤;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D];外交学院;2003年
8 曾向红;霸权世界观与国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9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2 夏自钊;话语如何建构“敌人”和“威胁”[D];复旦大学;2010年
3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4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5 邱晓万;论希拉克总统执政以来的中法关系(1995年5月—2005年5月)[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王韵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5年
7 廖震峡;中俄关系:国际关系动因视角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文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障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9 张占顺;冷战后美日安全合作关系的加强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邹宏;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应对策略思考[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47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4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