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法律评论》2014 年第 4 期中文目录 理论前沿.pdf
本文关键词:国际法何以得到遵守——国外研究述评与中国视角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vip_132_cool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环球法律评论》2014 年第 4 期中文目录 理论前沿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环球法律评论》2014 年第 4 期中文目录理论前沿教义学发展、功能与内涵之刑法学揭示(董邦俊) 5犯罪故意的古今流变——兼评方法论意义上故意与过失的界分(陈磊) 25无罪推定的外国法溯源与演进(孙倩) 47论“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追诉形式(王一超) 63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逻辑(王福华) 83碳税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邓海峰) 104环球评论世界法治指数的缘起与流变(鲁楠) 118法庭意见、论据与论证——析美国最高法院对劳伦斯案的裁决(杨贝) 134美国《创新法案》评析(易继明) 146国际法研究国际法何以得到遵守——国外研究述评与中国视角反思(韩永红) 167学术综述将法治进行到底——“法治与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刘振宇) 186《环球法律评论》2014 年第 4 期中文提要理论前沿教义学发展、功能与内涵之刑法学揭示董邦俊内容提要:法律教义学是民主宪政国家法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我国,关于刑法教义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刑法教义学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它经历了从专横到理性的演进和由推崇到质疑的变迁,应在发展刑法教义学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从功能上看,刑法教义学明确了刑法的适用(来源:[])范围和适用细节,增强了刑法的可操作性;集中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和共识,为刑法修订提供依据;回应质疑和弥补漏洞,有利于现行刑事法律制度的维护。此外,刑法教义学通过对教义的系统化,方便对刑法内容的查找、学习与研究。刑法教义学与方法论、刑法解释学、刑法学、刑事政策学以及刑法哲学是密不可分的,有必要厘清刑法教义学与相关诸学科的界限。虽然教义学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质疑,但其存在根据不容否认。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需要在多维认识基础上,形成对刑法教义学的总体把握。关键词:刑法教义学法律解译法学方法犯罪故意的古今流变——兼评方法论意义上故意与过失的界分陈磊内容提要:早自两千年前中国传统刑律就已经明确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责任区分,而在欧陆刑法告别结果责任还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犯罪故意的涵义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诸多变迁。在故意和过失的分界问题上,古代刑律人命犯罪“六杀”所蕴含的类型式思维模式,相较于今之刑法概念式二元界分模式,在方法论上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故意与过失界限纠葛之解决,应以概念式思维为基本,以类型式思维为补充(来源:[])。古代刑律并非自觉而近于直觉地运用颇为近代法学推崇的类型思维模式,体现出中华法系的早熟和早慧。刑法立法和刑法解释可以考虑从传统刑律的本土资源中汲取营养。关键词:犯罪故意法学方法概念式思维类型式思维六杀无罪推定的外国法溯源与演进孙倩内容提要:无罪推定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学者论述里,各有自己的历史渊源,而对这些历史渊源的追溯,恰恰反映了他们各自关注问题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从应对审前程序中被告人的处遇角度阐释无罪推定;而英美法系国家则为应对中世纪长期存在的,在陈述式审判模式下被告承担证明责任以及诬告、伪证问题,来阐释无罪推定。进入当代以后,两***系都转入了对审前羁押与无罪推定关系的关注,审前羁押的性质是否为刑罚的问题颇具争议。其背后反映的是国家对未被证明犯罪的人何以有惩罚权,这也成为无罪推定的根本问题。关键词:无罪推定审判模式审前羁押疑罪惟轻论“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追诉形式王一超内容提要:“绝对自诉主义”未关注国家与个人诉权之间的平衡,将对“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追诉错误地理解为是被害人的私事。在司法实(来源:[])践中,这种理解不仅会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被害人因取证困难而无法获得救济也是常见的现象。对“告诉才处理”案件进行法解释学分析后发现,对此类案件应采公诉与自诉并举的追诉模式。被害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启动公诉或提起自诉。“告诉”的本质是诉讼条件,它会制约刑事追诉整体的合法性。在公诉过程中,无论是在侦查、起诉还是审判阶段,告诉欠缺或撤回,均应从程序上终止诉讼。被害人有自诉权,但现行自诉制度的设计妨碍了其诉权实现。应当区分起诉条件、诉讼条件和有罪判决条件。立案时只需对形式性的起诉条件做出审查,而对诉讼条件和有罪判决条件需在法庭审判阶段进行“二元复式”审查。当条件欠缺时,分别做出不受理裁定、驳回起诉裁定和无罪判决。关键词:告诉才处理自诉诉权诉讼条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逻辑王福华内容提要:在有限的几个立法例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建构逻辑主要有技术与程序保障观念两种,技术逻辑从解决判决效力扩张的正当化入手,以向受判决效力扩张影响的案外第三人提供程序救济为目的,实现个案正义是其特点;程序保障观念层面的逻(来源:[])辑则将价值判断作为制度核心,以案外第三人是否在前诉中获得了实质性程序保障为基准,作为向其提供事后程序救济的根据。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引入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以抑制恶意诉讼为制度初衷,其针对性强,但也产生了制度功能不全的问题。因此,在实用主义逻辑下仍需遵循程序保障观念及技术逻辑进行制度安排,并寻求其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结合点,在相关程序间处理好适用次序,使各程序相互配合。相对于执行异议、案外人申请再审等相关制度,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制度应体现补充性特点,成为案外第三人权利救济的最后的选择。关键词:第三人撤销之诉执行异议再审之诉碳税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邓海峰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暖是制约当今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手段抑制非理性能源消费,已成为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大气环境质素的重要方式。发达国家的环保实践证明与碳排放交易相比,碳税具有执行程序简单、成本测算明确、调控力度灵活、制度绩效明显等优势,我国也将开征碳税纳入了议事日程。在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框架下,碳税制度的运行(来源:[])仍面临四大挑战:与现有税收的矛盾、与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冲突、税收征管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协调。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碳税的法律保障制度。保障碳税的施行需整合碳税与排污收费制度,调整现有环境税收的税率;需与碳排放交易制度衔接使达标排放企业享受碳税减免;需构建碳税征收动态平衡管理体系和综合性数据库系统;并设计与国际贸易规则相契合的碳关税制度。关键词:碳税实施环境税碳排放交易绿色税收环球评论世界法治指数的缘起与流变鲁楠内容提要:世界法治指数和法律与发展运动关系密切,其早期实践可追溯至 1971 年美国梅里曼等人从事的法律制度定量研究。在 20 世纪 80 年代第二次法律与发展运动时期,国际政策界对法治的热情催生了世界银行治理指数与世界正义工程的世界法治指数,并产生深远影响。但国际学术界对法治指数始终存在正反两种评价。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世界法治指数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国际法何以得到遵守——国外研究述评与中国视角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8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