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贸易“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0:25

  本文关键词:国际贸易“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竞争中立 国有企业 政府干预 竞争审查评估


【摘要】:从实质上说,“竞争中立”的内涵是平等,这与1947年GATT及1994年成立的WTO中所强调的非歧视原则具有一致性,并在涉及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相关规则协议中有所体现。但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竞争中立”起源于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全国竞争政策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因政府干预企业竞争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强调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竞争中立”演变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OECD从国有企业治理角度对“竞争中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推广;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区域贸易投资谈判中力推“竞争中立”制度,以此遏制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中的发展壮大。那么,如何理性地认识和研究.“竞争中立”便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企业不当竞争和政府干预现象,这势必将成为未来贸易投资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对我国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国际贸易“竞争中立”法律制度很有必要。一、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除导言外,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国际贸易“竞争中立”及其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首先,在概念评价的基础上对“竞争中立”进行重新界定,认为除政府外,“竞争中立”应当适用于所有企业,而并非相关国家或国际组织认为的仅针对国有企业。其次,在前文基础上明确“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定义及其内涵,包括对其规制对象、适用范围、判断标准的分析,并认为其特殊性主要在于以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以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为双重目的,进而阐述了其与政府干预、国企改革和反垄断法等相关概念的关系。第二部分对国外“竞争中立”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首先,由于GATT及WTO体系下的“非歧视性原则”只是一般性的总规定,因而这部分重点比较分析澳大利亚、欧盟、OECD以及TPP中的“竞争中立”法律制度。认为其在制度目标、规制范围、主要内容上都存在相似或重合之处,其原因除了各国的市场自由化程度和立法水平高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体制基础;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实施目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构建上。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和欧盟的“竞争中立”法律制度更具备实质公平性,而OECD和TPP推行的“竞争中立”更侧重形式公平。其次,笔者认为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构建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应立足国情,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建立系统全面的法律制度体系,完善执法程序和激励机制。第三部分剖析了我国有关“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和问题。首先,对我国目前的立法背景、现状以及特点予以分析。认为我国竞争法律制度中已经包含有与“竞争中立”理念相似的内容,这些数量众多的法律法规顺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其次,对我国现行制度的问题、弊端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法律法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法形式不系统、立法内容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和执法主体不统一,并由此引发“竞争非中立”等一些弊端,这里笔者着重从经济环境的变化、立法者自身局限、法律修改和清理制度欠缺三个方面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涉及构建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建议。首先,阐述了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必要性看,“竞争中立”法律制度是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统一,具有公共选择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经济学理论依据;从可行性看,“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符合我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环境和国际经贸规则。其次,关于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原则和模式选择,认为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构建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和立法模式。最后,对我国制度构建提出具体建议,应明确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建立竞争审查评估制度、事后申诉机制和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适用除外。二、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视角新颖。鉴于目前国内对“竞争中立”研究层次较浅,本文试图突破目前国内以“竞争中立对国有企业或我国的影响、应对策略”的主流研究思路,对“竞争中立”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以实现该制度在我国国内的构建。二是论文观点新颖。首先,突破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对“竞争中立”的狭隘定义,认为其适用对象应当包含政府和所有企业,而不仅仅针对国有企业。其次,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中立”制度要求和规定,但也存在立法形式不系统、立法内容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执法主体不统一等问题表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最直接弊端便是“竞争非中立”,并由此可能造成国内市场资源配置扭曲、阻碍创新和滋生腐败等问题,在国际贸易中亦“授人以柄”。第三,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构建应当遵循自由竞争、公平竞争、政府合理干预和透明度等原则,选择宽松的立法模式,其适用范围应当包括相关政府和所有企业,并以是否具备法律明确授权、是否侵犯经营者权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和是否存在合谋为判断标准,建立事后申诉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借鉴国外经验构建竞争审查评估制度和适用除外。诚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受目前外文文献搜集、阅读能力的局限,查询到的国外立法规定和案例相当有限,难以达到实证研究的要求;二是自身的思维局限和理论功底薄弱,使得行文表述上难免有不足之处,望阅者批评指正。
【关键词】:竞争中立 国有企业 政府干预 竞争审查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6.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导言12-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2 文献综述14-16
  • 1.3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16-17
  • 1.4 研究方法17-18
  • 2. 国际贸易“竞争中立”及其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18-30
  • 2.1 “竞争中立”的定义、特殊性及其发展趋势18-22
  • 2.1.1 “竞争中立”的定义及其特殊性18-20
  • 2.1.2 “竞争中立”的发展趋势20-22
  • 2.2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界定22-30
  • 2.2.1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界定22-25
  • 2.2.2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特殊性25-30
  • 3. 国外“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30-40
  • 3.1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目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30-37
  • 3.1.1 澳大利亚30-32
  • 3.1.2 欧盟32-33
  • 3.1.3 OECD33-35
  • 3.1.4 美国主导的TPP35-37
  • 3.2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比较37-38
  • 3.2.1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相同点及其原因分析37
  • 3.2.2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不同点及其原因分析37-38
  • 3.3 “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借鉴之处38-40
  • 4. 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与问题分析40-49
  • 4.1 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40-42
  • 4.1.1 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立法演变40-41
  • 4.1.2 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特点41-42
  • 4.2 我国现行制度的问题、弊端及原因分析42-49
  • 4.2.1 问题表现42-45
  • 4.2.2 产生的弊端45-47
  • 4.2.3 原因分析47-49
  • 5. 我国“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构建49-65
  • 5.1 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理由分析49-55
  • 5.1.1 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必要性49-52
  • 5.1.2 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可行性52-55
  • 5.2 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及模式选择55-58
  • 5.2.1 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55-57
  • 5.2.2 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模式选择57-58
  • 5.3 我国构建“竞争中立”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58-65
  • 5.3.1 确定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58-60
  • 5.3.2 建立竞争审查评估制度60-62
  • 5.3.3 建立事后申诉机制和惩罚性赔偿制度62-64
  • 5.3.4 明确适用除外64-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后记69-70
  • 致谢70-71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耀辉;论国有企业在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中的地位[J];理论学习与研究;2000年03期

2 ;政府可拥有国有资产但不必拥有国有企业[J];内蒙古宣传;2000年07期

3 薛佩珍,李学桂;加强管理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J];前进;2000年12期

4 单悦;关于中小型国有企业解困振兴的几点建议[J];行政论坛;2000年05期

5 王友文;论法治是振兴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管理[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29期

7 周世勋;;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J];重庆行政;2000年01期

8 欧阳骏;私有化不是防治国有企业产生腐败现象的灵丹妙药[J];当代思潮;2001年03期

9 薛森;研究国有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创新之作[J];探求;2001年04期

10 伍振兴 ,伍小林;怎样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J];学习导报;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蕙馨;;英日德法国有企业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2 卫兴华;;我国国有企业的困境和出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3 袁文平;;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4 金碚;;国有企业的终极意义[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彭华岗;;为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石涛;;三、国有企业:演化、分类及终极形态[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利艳;;振兴国有企业要加强企业家和职工队伍的塑造[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8 那志超;;关于国有企业解困的对策思考[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邓伟利;;强化银行改革 搞活国有企业[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10 卢岚;;吸收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的对策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碚 黄群慧;“新型国有企业”到底新在何处?[N];北京日报;2007年

2 祖文;我市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创建活动[N];黑河日报;2007年

3 记者 平萍邋宋华茹 聂世超;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为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国有企业提供坚强保证[N];河南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罗海山;切实落实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工作[N];中国档案报;2007年

5 杨惠;部分国有企业离任领导迎新座谈会在筑举行[N];贵州日报;2007年

6 苏文;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哈守珍;青海着力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8 记者 冯晓荣 通讯员 杨江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N];陕西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赵安金;云南:服务国有企业成效显著[N];检察日报;2009年

10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对全市国有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汇报会的重要批示[N];南昌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合作式参与:国有企业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09年

2 徐世江;渐进转轨进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3 薛文博;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氏月琴(TRAN THI NGUYET CAM);越南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叶满城;开放程度、市场竞争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D];辽宁大学;2008年

6 王献锋;农业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毋贤祥;网络环境下国有企业智能监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福成;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晓琳;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李建春;国有企业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云珠;论我国国有企业的进退问题[D];天津大学;2007年

2 金明星;韩国国有企业改革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3 伊全胜;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晓辉;西欧国有企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04年

5 宋帆帆;转型期俄罗斯国有企业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王建利;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高萌;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D];湘潭大学;2013年

8 阮氏庆维(Nguyen Thi Khanh Duy);论越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规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游丹;论国有企业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10 牛国欣;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重新思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1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91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