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近代国际条约与日本对延边地区的侵略

发布时间:2017-10-27 03:00

  本文关键词:近代国际条约与日本对延边地区的侵略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条约 中日关系 日本侵略 延边地区 “间岛问题”


【摘要】:近代日本始终以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条约作为其侵略延边地区的法律依据,排除俄罗斯的影响力,迫使中方开放商埠地,获得设领事馆及警察署之权,并不断渗透于商埠地外"杂居区域"。在被日本所利用的6个条约中,除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外,都不是专门有关延边地区的。其目的,是隐藏其赤裸裸的侵略本性,想方设法以合法的外衣制造事端,逐步顺利地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国际条约 中日关系 日本侵略 延边地区 “间岛问题”
【分类号】:D99;K313
【正文快照】: 由于延边地区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物产丰富,日本早已企图侵略延边地区。但是,日俄战争中筋疲力尽的日本在一时难以强占延边地区的情况下,就想方设法寻找一切有利于侵略延边地区的条约作为其法律依据,直至“九一八”事变。目前,尽管学界有一些关于国际条约对延边地区影响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本红;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阻碍因素[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徐静波;;亚洲主义思维与现今的东亚共同体建设——以中日关系为轴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现成;;日本“大陆政策”浅析[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4 孟晓旭;;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人漂流事件之处理与中日关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论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孙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J];日本学刊;2009年03期

7 张碧波;日本民族与文化渊源考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4期

8 高世鹰;鸠山内阁时期中日、苏日关系比较研究[J];日本学论坛;2005年02期

9 修斌;姜秉国;;琉球亡国与东亚封贡体制功能的丧失[J];日本学刊;2007年06期

10 孙立祥;;中日复交前日本政府“两个中国”政策的历史考察[J];世界历史;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伟权;;中江丑吉的中日关系论[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2 卞修跃;;历史教科书问题: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3 步平;;评《读卖新闻》对日本战争责任的检证[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长流;;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5 胡澎;;日本侵略战争期间的军国主义妇女团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6 朴明熙;;辛亥革命前后中韩互助运动研究[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7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8 戴东阳;;《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9 沈永兴;;东京审判的正义性岂容抹杀[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2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侵略中国之根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王黎;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不容否认[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记者 邬焕庆;以史为鉴 登高望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步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亚洲人民共同的节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日本龙谷大学[新加坡] 卓南生;60年后看日本当局对二战的反思与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记者 施芳、叶帆;纪念亚洲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座谈会召开[N];人民日报;2005年

8 王晓平;“汉意”与“和魂”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韩毓海;从“明治维新”到“昭和维新”重看日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晓微;《检证战争责任》直面战争[N];文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2 孙瑜;旧金山对日媾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向平;“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雪明;析日本的“台湾情结”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3 张泓明;试析日本文化特性及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4 张英杰;靖国神社问题与中日关系的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友照;冷战后日本右翼思潮与中日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6 王华东;日本对中东铁路的攫取(1904-1935)[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美星;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D];延边大学;2006年

8 刘春福;田中角荣政府对华政策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綦晓旭;论冷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中的“政经分离”原则(1952-1964)[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普安;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源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1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01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8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