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反对的权利”研究及在我国海洋纠纷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初步反对的权利”研究及在我国海洋纠纷中的运用
更多相关文章: 初步反对的权利 国际习惯 管辖权 可接受性 中菲南海争端
【摘要】:"初步反对的权利"是一项被专门用来阻止法庭对案件进行实质审理或实体裁决的国际司法权利,虽然其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仅有只言片语的规定,但丰富的国际实践足以证明其已经成为一项国际习惯。在该权利被行使的广泛实践中,一般情况下均是由被诉方提出反对,反对的主要是法庭的管辖权和申请书的可接受性,反对的内容不得涉及实体问题,而提起反对的时间一般在法庭程序提起后至被诉国提交辩诉状的时间段之间。在深入考察之后,我国有必要利用相关研究在与他国的海洋司法纠纷中积极行使该项权利,例如目前的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案。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初步反对的权利 国际习惯 管辖权 可接受性 中菲南海争端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与邻国海洋权益争端问题的国际法理研究”(项目编号:12JZD04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将与我国间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法庭要求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进行强制仲裁。根据《公约》的相关规定,仲裁法庭对本案不具有管辖权,而且就此我国已多次通过声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并表达了“不接受菲律宾提起的仲裁”的立场。但除此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敏友;雷筱璐;;南海诸岛争端国际仲裁的可能性——国际法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滨;赵海峰;;论外层空间活动争端的解决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赵海峰;;论国际司法程序的发展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3 吴慧;;法律方法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实践分析[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李帅;;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5 谭宇生;;新马填海争端的国际法思考[J];国际论坛;2008年02期
6 宋杰;;法律视角下的“南海争端”——含义与解决的技术性建议[J];当代法学;2012年04期
7 汪筱苏;刘海裕;;南海问题的国际法考量——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为视角[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7期
8 邓志坚;;论国际海洋法法庭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争端的管辖权——兼评孟加拉与缅甸划界案[J];研究生法学;2012年06期
9 吴慧;商韬;;国际法律程序中法官和仲裁员因素——以中菲南海争端仲裁案为例[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5期
10 吴慧;;国际司法机构的咨询管辖权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琼;;国际法视角下气候变化争端的困境与出路——关注因纽特人的申诉[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金永明;;国际海洋法法庭与国际法院比较研究——以法庭在组成、管辖权、程序及判决方面的特征为中心[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一期A部分[C];2005年
3 李文杰;邹立刚;;国际海洋法仲裁庭对菲律宾诉中国案的管辖权问题[A];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3年)论文集(上)[C];2013年
4 刘孝堂;傅廷中;CHEN Xiaoshuang;;南(中国)海沉船打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3年卷第1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金永明;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与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黄建中;国际法庭管辖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林彬;国际司法程序价值论[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威;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岩;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褚晓琳;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中的预警原则[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朱鹏飞;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北极地区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韩洋;大海洋生态系区域:海洋法新制度的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涂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锋茹;专属经济区非沿海国军事活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华平;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组成和职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成军;国际司法机构解释与修订裁决的权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赵劲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及其适用——中国的理论评析和实践探讨[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晓丽;公海渔业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10 彭守民;跨界海洋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晨阳;邵建平;;论白礁岛主权争端及其对新马关系和东盟发展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2 朱利江;试论解决领土争端国际法的发展与问题——最新案例剖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0期
3 杨翠柏,唐磊;从地图在解决边界争端中的作用看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秋冶;论寻找和发展国际习惯的传统与现代方法[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乔洲;浅议国际习惯是我国法的渊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王艺;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之辨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锦;;试析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J];法学家;1989年02期
5 冰青;王馨;;论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刘学文;;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的法理界分[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7 陶凯元,郑创豪;关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尚军;张改清;;浅析国际惯例的一般性质及其与我国现实立法的衔接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年08期
9 张军旗;;巴塞尔协议的性质疑析[J];法治研究;2010年11期
10 朱蒙;;浅析国际惯例的概念与范围[J];现代商业;2010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磊;;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班文战;;国际人权法在我国人权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世席;;国际体育法若干基本问题初探[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漆彤;;2020年的国际法: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及其趋势展望[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马光;;WTO协定在韩国法院的直接适用与直接效力[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荀恒栋;对条约与习惯的适用[N];法制日报;2004年
2 法学所 柳华文;美国反恐战争对国际法提出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饶戈平;不断发展的国际法[N];学习时报;2000年
4 王伟;说说国际法院[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5 张乃根 复旦大学法学院;正确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邹强;建设中国国际法的未来[N];法制日报;2008年
7 海军军事法院院长 李星光;军舰能否进入他国领海[N];解放军报;2009年
8 赵霞娥;谈国际法概念的教学误区[N];连云港日报;2009年
9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靳婷;被掠夺的文化财产所有权争议的解决途径[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杨泽伟 武汉大学法学院;当代国际法:全球化碎片化共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秀梅;国家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万霞;外交保护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4 郭志强;领事协助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5 胡秀娟;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光宇;从最新国际海洋划界案例看中日东海划界原则的适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尹雪萍;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勇;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简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张晓彤;国际法视野下的文物追索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疏震娅;论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姜晖;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齐海英;国际水道利用与保护的法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外交学院;2007年
8 朱博夫;互联网治理的国际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程毅;跨国追索文物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廖冰冰;WTO争端解决中的承诺清单解释问题[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5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0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