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对双重国籍的承认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对双重国籍的承认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跨国人员流动的频繁出现,双重国籍问题再一次重回人们视野,在国内社会以及海外华人华侨之间的讨论愈加热烈。留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请求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也在全国“两会”上针对双重国籍问题屡次提出谏言,我国普通民众对双重国籍的放开与否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意见。我国是否应该承认双重国籍,如果承认双重国籍应该如何构建双重国籍的进阶之路,以及最终将以何种模式来承认双重国籍等都成了讨论的焦点问题。笔者在探讨双重国籍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双重国籍制度构建,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承认双重国籍制度提出了一点建议和思考。本文主要从国籍与双重国籍的基本理论问题着手,分六个部分加以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国籍的基本概念以及双重国籍的产生、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的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对个人和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双重国籍主要是因为各国不同的国籍制度而产生的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国籍的现象。18世纪后期时起,各国均以消灭和限制双重国籍为目标,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权理念的发展,双重国籍开始不被排斥进而被承认被允许。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了我国国籍制度的历史发展,对我国当前国籍制度的产生原因予以阐明。自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颁布时起,我国一直采用血统主义原则作为我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并且承认双重国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印尼排华事件的发生才导致我国基本国籍制度的改变。第三部分则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国家,通过对各国双重国籍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模式选择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双重国籍制度的构建有所借鉴。主要介绍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双重国籍制度。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双重国籍制度的思考与讨论,初步总结出我国社会各界对双重国籍基本看法。在政界,双重国籍的身影一直出现在包括国家两会在内的一些国家重要会议之中;在学界,绝大多数学者赞成放开双重国籍;在民间,我国普通民众多数也赞成双重国籍。第五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主要从华侨、人才引进、国际趋势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放开双重国籍的必要性;从国际环境和“港澳”地区经验分析了我国放开双重国籍的可行性。第六部分则是在上文得出承认双重国籍的结论之后,对我国当前双重国籍制度构建以及模式选择等问题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我国应该放开双重国籍,但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慢慢放开,在模式选择上宜采用双边协议入籍的模式。
【关键词】:国籍 国籍制度 双重国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8.8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国籍与双重国籍概述12-16
- (一)国籍的概念12
- (二)双重国籍的产生与发展12-16
- 二、我国国籍制度的历史发展16-19
- 三、有关国家和地区国籍制度概览19-26
- (一)美国的双重国籍制度19-21
- (二)德国有条件承认双重国籍制度21-22
- (三)澳大利亚完全承认双重国籍制度22-23
- (四)印度有条件承认双重国籍制度23-24
- (五)我国“港澳”地区事实上存在双重国籍制度24-26
- 四、目前我国关于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讨论分析26-28
- 五、我国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8-34
- (一)我国承认双重国籍的必要性28-32
- (二)我国承认双重国籍的可行性32-34
- 六、我国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渐进之路34-37
- (一)“绿卡”制度改革34-35
- (二)《国籍法》变通35-36
- (三)双边协议对等入籍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东;郭X;;论投资者功能性国籍冲突及其解决——基于中外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孙丽华;;浅谈国籍冲突问题及对国籍立法的完善[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5期
3 李旭初;“国籍”浅谈[J];法学;1983年12期
4 刘佳;;论解决自然人国籍冲突的方法和主张[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2期
5 陈雅婷;;论解决自然人国籍冲突的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4年04期
6 李新天;论国籍冲突的解决原则[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翁里,张烨;依法解决国籍冲突途径新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刘燕霞;;论国籍冲突的解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4期
9 严彬;;浅论国籍问题[J];时代经贸;2006年S3期
10 梁倩;;论解决自然人国籍冲突的方法和主张[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凤艳;;对我国现行国籍管理制度的思考[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初茹敬 早报记者 杨洁;中外混血儿首次出境先定国籍[N];东方早报;2011年
2 盛红生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国籍冲突”与“国家利益”[N];中国国防报;2012年
3 岭谈;出国生子风险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海媛;全球化视野下的国籍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刘华;国籍立法: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楠;论国籍争议解决在国际法中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田年丽;中国国籍法的修订之争:是否承认双重国籍[D];安徽大学;2015年
3 杜巧凤;论我国对双重国籍的承认[D];苏州大学;2016年
4 刘少华;论自然人国籍冲突及其解决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秀泓;我国国籍冲突问题解决途径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刘甜甜;论自然人国籍冲突的解决[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杨杰;《已婚妇女国籍公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8 于晓非;国籍冲突法律问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徐彬彬;出入境管理中国籍认定与出入境许可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陈火清;我国国籍制度完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29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2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