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自由贸易协议实践的亚太转向及其前景
本文关键词:台湾当局自由贸易协议实践的亚太转向及其前景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因应全球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台湾当局力推自由贸易协议(FTA)战略,但成效不佳。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以缓和并稳步发展,台湾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台湾当局的FTA战略目标逐渐从传统的中南美洲"友邦"逐渐转向亚太地区,从单纯的"政治驱动型"向"政治经济平衡型"特征转变。未来,台湾当局FTA实践的进展,并不单纯取决于台湾当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身份,更取决于两岸经济整合的深度和两岸政治互信的程度。台湾当局FTA实践的经验,对于未来参与TPP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项目“双边投资条约对WTO体制的影响研究”(12SFB3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双边投资条约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研究”(T2013221035)
【分类号】:D996.4
【正文快照】: 在“拼经济”的施政主轴下,积极对外签订自由贸易协议(FTA)是台湾当局避免经济边缘化的一个策略性选择,也是其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之前,由于台湾当局的分离主义倾向,大陆对台湾当局对外签订FTA的政治企图持高度警惕和强烈反对的立场。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彬;;论WTO对RTAs的“适度规制”[J];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01期
2 胡淑慧;;台湾对外洽签自由贸易协议的现状与前景[J];统一论坛;2011年05期
3 张亮;;台湾地区对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问题[J];政治与法律;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赵宇强;陈华良;;自由化进程下的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监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1期
2 王春;张飞舟;;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台湾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J];当代财经;2008年12期
3 何洁华;“共同市场”机制是两岸农业合作的最佳模式[J];东南学术;2005年05期
4 黄梅波,丁秀飞;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两岸共同市场”构想[J];东南学术;2005年05期
5 庄荣良;;海峡两岸产业分工的发展阶段、模式演进和发展机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法律问题三议[J];法学评论;2012年02期
7 蒋亚杰;石正方;;台湾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张亮;;ECFA的法律性质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郝媛媛;李俊;;浅析台湾农产品大陆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3期
10 吴庆春;舒均治;;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云;;美日台海政策新动向[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2 邓利娟;熊俊莉;;现阶段台湾贸易政策及其影响评析[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坚;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澈元;两岸经济一体化取向下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庄荣良;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动因、模式与经济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曾文利;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李伟;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台商电子企业大陆投资战略的阶段性特征与转换动因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阳辉;构建海峡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试验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荣;海峡两岸民商事司法协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高宏强;论“两岸四地”经济融合对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7年
5 黄影;海峡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谢静;民进党“执政”前后的两岸经贸交流[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斯敏;台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赵媛媛;台湾银行业投资大陆市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李光耀;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朱爱霞;两岸经济合作机制[D];燕山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立国;;WTO对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制及其完善[J];法学家;2003年04期
2 钟立国;GATT1994第24条的历史与法律分析[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3 江国青;略论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制度的发展[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4 刘玉印;;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回顾与浅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蔡一鸣;;差异性与区域经济集团的一体化程度及其规模[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9期
6 王中美;WTO与IMF的合作制度[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02期
7 白当伟,陈漓高;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评述及其在东亚的应用[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8 卢光盛;质疑“新地区主义”[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2002年05期
10 曾令良,陈卫东;从欧共体看21世纪区域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彬;RTAs涌现背景下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重构[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俊;我国单独关税区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皎琳;;台湾“立法院”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曾宪义;郑定;;略论两岸关系的立法与前途[J];法学家;1992年04期
3 范忠信;;评七个版本的“两岸关系法”[J];台湾研究集刊;1991年01期
4 云涛;穿越历史时空的18天[J];两岸关系;2005年06期
5 朱松岭;;2008:两岸关系的拐点?[J];观察与思考;2007年09期
6 余科杰;;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几点认识[J];新视野;2011年01期
7 杜力夫;;台湾地区“宪政改革”的政治功能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J];台湾法研究;2007年03期
8 李家泉;;台湾新领导人当政后的两岸关系[J];统一论坛;2000年03期
9 范止安,康荣章,张有洪;纪念江主席“八项主张”发表六周年香港理事三人谈[J];统一论坛;2001年01期
10 楚淮君;;“两岸复谈”美国为何“不担心”?[J];社会观察;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元;韩晓滨;;台湾地区膳食调查[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2 吴功强;黄河;来晓瑜;谭亚敏;罗依;施继敏;朱发明;章伟;王炜;;华东地区与台湾地区人群中KIR基因型和单倍型分布情况[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3 符启林;姚飞;;两岸保险交流法律问题探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4 肖林榕;;台湾地区强化中医医疗品质的路径[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C];2007年
5 叶海涛;;台湾地区医院评鉴工作[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6 肖林榕;;清代台湾医林人物[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7 林丹红;;台湾地区癌症研究进展[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8 李锦育;;台湾地区水文频率分析研究[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9 徐耀赐;李一圣;;台湾地区桥梁工程技术发展所面临之问题与展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10 蔡文灿;;海峡两岸水污染防治法比较分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前副所长 李家泉;共患难中迎接两岸关系的春天[N];东方早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张文生;危机与转机并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16字箴言”是开启两岸关系新页极为重要的方针[N];人民日报;2008年
4 “海峡法学论坛”大陆地区召集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游劝荣;共享·双赢[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中欣;台报:三大问题或对两岸关系不利[N];福建日报;2004年
6 ;在历史断裂处重建两岸未来[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记者 连锦添;第十四届两岸关系研讨会开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记者 刘维涛;两岸关系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张俊毅 通讯员 刘文福;两岸关系专家李非首讲对台招商[N];闽南日报;2010年
10 石纯民;日本《白皮书》:不忘挑拨我两岸关系[N];中国国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岚;台湾政治转型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胜民;论中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经济效应[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3 金龙河;两岸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蔡泰山;妈祖文化与两岸关系发展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陈健民;中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制度之变革与前瞻[D];四川大学;2003年
6 张玉冰;中国大陆沿海与台湾地区经济竞争力比较与整合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王英;民进党执政后两岸传播的交流与互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白庆哲;华侨华人与两岸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郭中军;台湾民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晓容;台湾现代针灸发展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娟;从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金佳博;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3 白小军;台湾政党政治及其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赖文凤;陈水扁两岸关系主张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周王宏;对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分析与评估[D];国际关系学院;2007年
6 操家齐;马英九的政治主张与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展望[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淑芳;新世纪初台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常瑞;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与两岸关系的走向[D];苏州大学;2007年
9 吴丽娜;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演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倪文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变[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38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3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