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从英美实践来看我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有效性问题

发布时间:2017-11-07 03:33

  本文关键词:从英美实践来看我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有效性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有效参与 国际法律规则 国家利益 中国


【摘要】:国家在参与国际法律规则的制定与形成过程中,应确保自身的参与是一种有效的参与,能够通过参与把本国利益融入相应国际法律规则之中。从中国参与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和国际法院的活动实践来看,与荚美国家的相关参与实践相比较,无论是在参与技术、参与时机还是最终的参与效果上,中国的表现均不理想。在今后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过程中,为保证自身参与的有效性,中国在参与技术、参与方式等方面都有必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法上的司法干涉问题研究”(项目号:13BFX14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
【正文快照】: 一、“有效参与”的含义及其意义近年来,在对待和参与国际事务方面,无论是在国际组织的问题上,还是在国际争端的解决方面,相较于传统的“韬光养晦”政策,我国的立场与态度,巳有了一些细微然而却意义深远的改变。在国际组织方面,我国不仅积极地参与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和区域性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杰;;国际法院参与下的国际司法干涉——以“比利时诉塞内加尔案”为切入点的研究[J];法商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刁伟民;;论国际航空保安公约在中国的适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维林;法律全球化:一种概念的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刘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陈卫东;;条约入宪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李高;沈蓉;;情势变迁原则的比较分析[J];才智;2008年07期

8 罗蓝燕;;从国际法看印尼向中国渔船开火事件[J];才智;2009年14期

9 王艳丽;;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探讨[J];才智;2010年27期

10 黄真;陈岳;;中国合作性外交及其目的分析——一个历史的视角[J];长江论坛;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王传丽;;WTO——一个自给自足的法律体系——兼论一国四地经贸关系新发展[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3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5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9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张卫彬;;公平原则及有关情况规则若干问题刍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6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8 熊剑峰;20世纪初民族主义视野下的《外交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恽艳茹;论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韩逸畴;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彭朔弦;《开普敦公约》在我国适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民;外空立法的优先性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顾绍文;1996年HNS公约的新发展及我国对该公约的应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邓颖娴;强制性体育仲裁的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郭亦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祝建业;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国际人道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傅荣;论条约保留与中国的相关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强;国际法律学家座谈会在莫斯科召开[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9期

2 衣作国,刘翠良;“光华寮案”的国际法律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侯幼萍;程红星;;论国际法律体系的多元化与协调发展[J];法学杂志;2007年01期

4 珍妮特·布莱克;严志军;张沫;;保护和促进语言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03期

5 刘志云;;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律制度的互动分析[J];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6 刘萍;;论航空排放的国际法律规制[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7 姜世波;;国际救灾法:一个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律部门[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1期

8 炽亚;;国际法律学家会议发表德里宣言[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59年05期

9 冯彦,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公平利用中的国际法律法规问题探讨[J];资源科学;2000年05期

10 戴芷华;;中国入世的前奏——国际法律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宇;张树兴;;关于森林保护的国际法律合作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刘能冶;;预防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实践[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0年卷第2期[C];2010年

3 荆珍;;环境正义原则与REDD机制国际法律框架的构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刘大力;;通力合作 共同发展[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余飞;国际法律框架下追索流失文物难[N];法制日报;2013年

2 王忠田;多国共议如何解决海洋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8年

3 乐欣;反腐败与反洗钱需要加强国际法律合作[N];检察日报;2004年

4 凌岩;如何到国际法律机构实习与工作[N];法制日报;2008年

5 张振军 中国空间法学会秘书长;月球土地不是想卖就能卖的[N];中国航天报;2014年

6 刘铭;奚晓明率团访问哥斯达黎加和古巴[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党莅;国际组织立法遏制商业贿赂[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乌克兰议会最高人权代表 妮娜·卡尔帕乔娃;自由使用互联网:人权还是威胁?[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艺超;论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丹;从虐待战俘看国际法律新秩序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姜琳;独立担保国际法律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高娇娇;核能安全利用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马跃跃;技术移民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文晖;保障措施国际规制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张晓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张优优;核安全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Mohammed N.A.Alshahrani;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刘凤同;关于跨界污染处理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0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50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