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南海岛礁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对南海岛礁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改变等使得诸多岛礁的"存亡"受到极大的威胁,在我国南海海域,部分岛礁同样面临着海平面上升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和人为活动的破坏。岛礁的部分或全部"消失"会使沿海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范围改变,进而可能引发相邻或相向的国家间的海洋权益矛盾或加剧现存争端。在南海,我国与海上邻国存在着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南海岛礁,使其避免遭受"消失"的厄运。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对南海岛礁影响的基础上,思考保护我国南海岛礁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和保护措施。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FX016) 教育部2011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果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岛屿和岩礁是自然生态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岛屿可以享有与大陆同等的地位而不仅拥有领海、毗连区,还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岩礁,虽然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但其不仅在划定海域上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气候变化公约》:商业界能发挥什么作用?[J];产业与环境;1995年01期
2 毕青华;;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之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杨华;;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法律问题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吴军;张称意;徐海根;;《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气候变化问题:谈判与焦点[J];生物多样性;2011年04期
5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的科技生态化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视角(上)[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05期
6 张建伟;;气候正义与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2期
7 万静;申超;;未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谈判中的中国立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8 李威;;基于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经济学考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杨泽伟;;论气候变化对人权国际保护的影响[J];时代法学;2011年01期
10 朱晓勤;温浩鹏;;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困境、挑战与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荣;刘秀;陈奕彤;;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生态安全及其风险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于红燕;孙法柏;;《京都议定书》批准与实施的前景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翟勇;;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唐双娥;;论气候变化与风险防范原则[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5 谷德近;;从巴厘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态势和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何艳梅;;跨国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兼及中国的实践[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缪东玲;;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其相关贸易的国际进程分析[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8 姜丹明;;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权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9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王欢欢;;欧盟环境法的最新发展、不足与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如柏;对气候变化人为原因的法律控制[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永明;“海洋的世纪”需要“和谐海洋”[N];解放日报;2009年
3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薛荣久;世贸组织允许正当保护[N];国际商报;2003年
4 CBN记者 冯迪凡;联手致力哥本哈根大会达成法律协议[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郑洁;“四大名著”赚钱讲“例外”[N];北京商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振江 韩明伦 通讯员 李富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声誉[N];驻马店日报;2008年
7 刘光溪 博士;有效利用WTO规则的差别待遇[N];国际商报;2004年
8 于文轩;《京都议定书》:为地球生命架设一道防线[N];检察日报;2005年
9 张雪颖 朱湘;普惠制相关知识简介[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10 记者 林妍;通过有效立法发展绿色经济已成各国共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龚微;气候变化国际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郝海青;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黄小喜;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晓丽;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薛狄;国际法对生物燃料问题的多维规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黄文旭;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贾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瑜艳;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立法中的分歧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贺;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初探[D];外交学院;2008年
3 杨楠;气候变化之国际法应对[D];吉林大学;2010年
4 舒馨;气候变化下世界贸易组织之作用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健;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英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伟伟;气候变化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孔令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苏耀光;中国气候变化应对立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张蕾;气候变化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寻求国际法救济的途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4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6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