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强掳劳工民间诉讼的困境与突破
本文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强掳劳工民间诉讼的困境与突破
【摘要】:2007年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做出"根据中日联合声明中国国民的请求权已经被放弃"的判决,使得二战受难者在日民间战争赔偿诉讼陷入僵局。此种境遇下"和解"成为战后遗留问题工作者寻求突破的无奈选择。安野和解正是在此背景下达成。虽然和解取得了如企业承认强掳劳工的历史事实、表示谢罪、经济赔偿等一些成果,但受日本政府态度的影响,和解只能存在于受难者与企业间,就必然使得和解带有不彻底性,这也恰恰成为和解饱受争议的根源。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于以诉讼推动战争赔偿立法,以实现日本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上承认强掳华工法律责任基础上的全面解决,诉讼的根本目标及意义也在于此。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D99
【正文快照】: 二战受害者民间赔偿诉讼是战后遗留问题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1995年6月28日,花冈劳工代表与鹿岛建设公司交涉5年无果后被迫提起诉讼,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有关二战战争赔偿诉讼案。花冈诉讼历经5年一审败诉,之后以庭外和解的方式于2000年达成和解,此次和解因鹿岛公司并未表示任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惠玲;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4期
2 康健;福冈案一审胜诉对中国劳工对日索赔的影响[J];中国律师;2002年08期
3 龚迎春;;从外交保护权看对日民间赔偿诉讼的走向[J];中国律师;2007年07期
4 赵金凤;从国际法看侵华战争的民间赔偿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肖爱华;;关于《旧金山和约》的效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6 杨献亭 ,王誉之;耿谆与中日民间索赔第一案[J];中州统战;2000年10期
7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8 陈秋兰;狡猾的狐狸,你往哪儿跑?──“中国劳工案”代理律师森田太三(日)答记者问[J];中国律师;1999年03期
9 王希亮;追究战争责任 还我历史公道——“花冈事件”诉讼案“和解”的背后[J];学习与探索;2001年03期
10 曾佩菲;;对日民间索赔的几个法律问题辨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方元律师事务所律师 康健;和解需有诚意和勇于承担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2 ;对日民间索赔:为了民族的尊严[N];北京日报;200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林欣;对日民间索赔的几个法律问题[N];法制日报;2005年
4 王选;《旧金山和约》的注脚[N];南方周末;2004年
5 本版编辑邋本报记者 刘爱君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宋杰;中国受害者个人索赔权从未放弃[N];法制日报;2007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亚利桑那点燃美移民法改革新战火[N];法制日报;2010年
7 辛崇阳;中国民间对日索赔权法律分析(下)[N];法制日报;2007年
8 汪明;多边原则发生的争端和解决办法[N];国际商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张哲;海外劳务纠纷的难题[N];南方周末;2009年
10 田文昌;欧盟统一法典草案简介[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建强;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者对日索偿的法律基础[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瑞玲;从国际法视角论二战后中国民间对日索赔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许峰;税务争议替代性解决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耿学飞;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国际法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4 陈鲸宇;战后对日民间索赔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毛欣;二战期间被掳中国劳工对日索赔诉讼的法律问题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董玉鹏;日军遗留化学武器损害赔偿主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向文;日本遗华化学武器之战后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一明;多边贸易体制下国际劳工权益的法律保护[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1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8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