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模式——欧美模式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试论劳动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模式——欧美模式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 缔约自由 劳动歧视 意思自治原则 最密切联系原则
【摘要】:缔约自由和劳动者就业自由被视为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劳动者的跨国流动带来了各国保护劳动者法律的冲突。美国遵循传统判例法的模式并没有将劳动合同专门立法,而是在保护劳动者选法自由的前提下,通过"禁止就业歧视"的公共政策排除不当的准据法适用。欧盟规则是通过《罗马规则》单独规定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和强制性规范,进而实现意思自治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对比欧美劳动者保护的模式,借鉴欧盟成文法的规定,中国的劳动者保护模式应该引入有限制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辅之以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兜底。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7
【正文快照】: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天津300387)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选择来华工作,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公布的数据显示[1],2009年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总数为223,000人,这一数字到20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灵霞;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我国的立法及实践[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2 郭曦;;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具体化[J];文史博览;2006年16期
3 张林;;论侵权责任领域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宁静波;宋庆华;;浅谈最密切联系原则[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2期
5 郭万明;;特征性履行说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辨证[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袁雪;;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渊源探讨[J];行政与法;2009年03期
7 马志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利弊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马志强;;中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特质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马志强;;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最密切联系原则评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5期
10 陈蔚云;;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合同冲突法立法中地位的嬗变——兼议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发展趋向[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洁;;特征性履行理论立法模式探讨[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冒岩 田文;最密切联系原则之利弊分析[N];江苏经济报;2012年
2 薛红萍;最密切联系原则利弊浅析[N];江苏经济报;2013年
3 刘涛;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N];江苏经济报;2013年
4 薛红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合理运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5 贺晓翊;涉外民商事审判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博士 杜林;浅谈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运用[N];证券日报;2006年
7 湘潭大学法学院 蔡高强 钟婷;马航MH370搜救、调查、索赔管辖权解析[N];法制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颖;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王柳;涉外侵权领域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谢东军;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河南大学;2010年
4 杨凝;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外交学院;2005年
5 张发斌;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侵权领域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申亚林;关于最密切联系原则有关问题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王明宇;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史蕾;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仇华;试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陈雪;论涉外侵权领域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7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8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