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体育仲裁中“体育性争议不予审查”原则探讨——兼谈未来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7-11-17 10:00

  本文关键词:国际体育仲裁中“体育性争议不予审查”原则探讨——兼谈未来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性争议 裁判判罚 体育仲裁 中国


【摘要】:对体育内部事项不予审查的体育仲裁法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内涵不明晰、范围难界定等问题。建议采用体育性争议不予审查原则这一表述,并将审查豁免事项明确为裁判判罚决定、裁判结果决定、技术性测量决定三类;摒弃原则例外中"恶意"、"专断"等含糊的措辞,从裁判责任的分层化和裁判行为的不同性质确定原则适用的例外;借鉴各国体育法规和体育行会章程的做法,将体育性争议不予审查原则以成文法的形式写入国际体育仲裁的相关规则中。中国应当组建独立的国内体育仲裁制度,在未来中国体育仲裁规则中,应当对"体育性争议不予审查"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规定。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CFX076)
【分类号】:D997.3
【正文快照】: 1引言马特·林德兰德(Matt.Lindland)是美国古典式摔跤76kg级运动员。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国内选拔赛上,他输给了对手希拉奇(Sieracki),而他认为是裁判的判罚不公正导致他输掉了比赛。他向美国摔跤协会提出的申诉被驳回后,又向美国仲裁协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宣布比赛结果无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文英;;裁判法律责任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于善旭,张剑,陈岩,宋国绪,李雁军,李实;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02期

3 汤卫东;;中国体育仲裁的程序建构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9年02期

4 于善旭;;国际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体育法治发展[J];体育科研;2012年06期

5 郭树理;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设想[J];法治论丛;2004年01期

6 熊瑛子;;兴奋剂违禁处罚中“过罚相当”原则的适用——从接吻引发的兴奋剂违禁处罚案件谈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攀;孔云龙;;论我国体育仲裁范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陆攀;孔云龙;;论我国体育仲裁程序的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孔云龙;;试论我国体育仲裁机构的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尹兆风;;我国学校体育装备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于善旭;;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若干基础性难点问题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胡旭忠;李金龙;;我国体育仲裁制度“难产”剖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4期

7 佟立纯;张俊明;;论体育赛事的法律调节[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王杰勇;;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法律困境与出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刘苏;;体育纠纷ADR的程序机制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志强;;论体育仲裁受案范围——以规范分析为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周青山;;国际体育法学论纲[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刘亮;;论CAS北京常设分院的设立[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荣;体育的宪法保障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黄元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勇;体育纪律处罚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吴维铭;体操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中的地位及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李宏斌;现代奥运会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敏军;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振龙;我国体育社团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8 宋彬龄;国际体育仲裁院兴奋剂案件证据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陈书睿;优秀运动员权利的法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10 王京传;旅游目的地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俊梅;新西兰体育仲裁制度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明媚;体育仲裁第三人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罗晓波;体育仲裁院咨询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艳;我国职业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纪太;临沂市高中篮球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帆;我国飞行员流动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振平;河南省武术散打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文筱;我国体育产业促进法立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峗乐;中国足球协会法律主体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文;程序正义的哲学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郭科明;对我国目前体育竞赛裁判“执法”的探析——谈裁判员综合素质与资格考核[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黄世席;国际体育争端及其解决方式初探[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4 陈慰星,罗大钧;国际体育仲裁院调解机制评析[J];法学;2004年11期

5 陈治东;我国仲裁裁决撤销程序若干法律问题之剖析——兼谈裁决撤销程序的立法完善[J];法学;1998年11期

6 郭树理;;北京奥运体育仲裁的理论与实践[J];法治研究;2010年02期

7 ;反兴奋剂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年08期

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07期

9 刘亮;孙丽娟;;论CAS北京常设分院的设立[J];理论界;2010年04期

10 汤卫东;对我国体育仲裁法律制度的设想[J];辽宁体育科技;1997年05期



本文编号:1195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195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