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争议领土主权归属仲裁证据规则研究——基于证据分量视角分析中菲南海主权争端

发布时间:2017-11-22 15:18

  本文关键词:争议领土主权归属仲裁证据规则研究——基于证据分量视角分析中菲南海主权争端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规则 仲裁庭 南海争端


【摘要】:基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仲裁庭在处理当事国领土争端时,坚持当事方提交证据自由原则,但在实践中也形成了若干排除规则。在证明力规则方面,已经形成了初具雏形的证据分量大小比较规则,并将有效条约的分量置于决定性地位。但是,仲裁庭的判案证据规则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反复性,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我国与菲律宾尚存在南海主权争议,基于证据分析视角比较中菲南海主权争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相关条约、"历史证据/南海诸岛位置图"和有效管辖证据等三个层级的证据环,构成了中国拥有南海诸岛的证据链。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海断续线的法理和历史依据研究”(14ZDB165);“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证据问题研究”(14BFX189)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争议岛屿主权归属证据效力问题及我国的南海对策研究”(第55批)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3.5;D99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南海争端日趋升温。我国一贯主张以和平的方式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并于2006年8月25日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8条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书面声明,对于该条第1款(a)、(b)、(c)项所述的任何争端(涉及海洋划界、领土争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慧;商韬;;国际法律程序中法官和仲裁员因素——以中菲南海争端仲裁案为例[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5期

2 余民才;;海洋争端强制仲裁程序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以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事件为例[J];法商研究;2013年03期

3 李德霞;;菲律宾主流英文媒体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分析——以《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为例[J];当代亚太;2013年04期

4 李金明;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J];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5 余敏友;雷筱璐;;南海诸岛争端国际仲裁的可能性——国际法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关键日期问题——中日钓鱼岛列屿争端关键日期确定的考察[J];现代法学;2012年03期

7 李金明;从历史与国际海洋法看黄岩岛的主权归属[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4期

8 黄瑶;凌嘉铭;;从国际司法裁决看有效控制规则的适用——兼论南沙群岛主权归属[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贾宇;;南海问题的国际法理[J];中国法学;2012年06期

10 金永明;;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性质及线内水域的法律地位[J];中国法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洲;;论国际社会提供保护责任的协助与补充属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3 颜林;;论杰塞普的跨国法思想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4 郭X;杨卫东;;海外投资者的外交保护及困境——以国籍原则为中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向彪;;论国际法视域中的人道主义干涉[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宋智萃;试论区域一体化法律制度对国家主权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戴春涛;;论对联合国安理会权力的限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赵洲;;履行保护责任:规范实施与观念塑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曾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摩擦解决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年03期

10 张卫彬;;论海洋划界中的禁止反言原则[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立余;;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法治意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王定贤;;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之再思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伍俐斌;;论联合国制裁的国际法依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刘衡;;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有关“拉萨事件”的若干国际法思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葛勇平;;欧盟成员国资格的取得标准与丧失[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永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特质研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7 李文杰;邹立刚;;国际海洋法仲裁庭对菲律宾诉中国案的管辖权问题[A];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3年)论文集(上)[C];2013年

8 刘孝堂;傅廷中;CHEN Xiaoshuang;;南(中国)海沉船打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3年卷第1期[C];2013年

9 李普微;;清洁发展机制实践中的法律问题研究[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可菊;ZHANG Yue;;钓鱼岛及其在东海划界中的地位[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1期 总第3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周怡;渔业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王小林;国际投资间接征收制度解读和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聂云鹤;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晶;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研究以及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高涵t;追索我国流失文物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廖武山;中国内地与台湾区际司法协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波;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韩逸畴;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莉;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适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理海;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郭渊;;对南海争端的国际海洋法分析[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3 李晨阳;邵建平;;论白礁岛主权争端及其对新马关系和东盟发展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4 王秀梅;;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案的国际法解读[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5 李金明;;中国南海断续线:产生的背景及其效用[J];东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6 黄德林;评菲律宾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7 曾皓;;试论领土法的新发展——有效占领制度——兼论中印争议地区的归属[J];法学评论;2010年03期

8 管建强;;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研究[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9 史久镛;高健军;;国际法院判例中的海洋划界[J];法治研究;2011年12期

10 郭渊;;南海断续线的形成及其历史涵义的解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摘录)[A];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C];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昕;证据规则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确立[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2期

2 胡铭;论证据规则的确立[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刘传菊;孙建敏;;试论证据规则在和谐审判中的运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4 马贵翔;王秋荣;;证据规则结构初探[J];金陵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石必R,

本文编号:1215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215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